雪山女神

时间:2023-12-25 21:59:43编辑:异灵君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带有社会戏剧色彩的中国黑色喜剧。影片展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过去几周备受热议,成为国产电影保护月期间的一匹黑马。这部影片与我们往常同时期看到的影片类型有所不同,引发了人们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英文译名颇具看点。

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

该译名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dying”是“die”的现在分词,译为“垂死的”,恰好反映了影片中白血病人奄奄一息,垂死挣扎的状态;“be dying to do”表示“极其渴望”,由此可见,“dying”可谓一语双关。

“survive”表示“存活,活下来”(to continue to live after an accident, war, or illness),往往指经历重大事故、战争或疾病后死里逃生

新译星认为,“Dying to Survive” 译法相当传神,有向死而生之意——只有接近死亡时,才能深刻体会生之意义,深刻体现了影片的主旨,可谓点睛之笔。

影片的另一点睛之笔就是程勇再度踏上印度,为吕受益购买救命药,踏出药店后,在烟雾缭绕中看到的两尊神像——迦梨女神和湿婆神,此处充满了仪式感和隐喻意义。

许多人看到这里,都好奇这两尊印度神像是谁呢?其寓意是什么?神像的出现在暗示什么?下面跟随新译星来了解他们的身份。

迦梨女神(Kali)

迦梨女神是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怒火的化身。传说有一天,三界中出现了一个法力强大的恶魔,它每滴一滴血在地上,地上就会出现一千只和他一样厉害的化身去遗祸人间。雪山女神得知消息后大怒,就化身迦梨女神去消灭这头恶魔。把恶魔消灭之后,因为过于愤怒而不能自制,她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大力践踏土地,令三界众生都受到影响。湿婆为减轻众生苦痛,就躺在迦梨的脚下,任其践踏以泄恨。

“Kali”在梵语中代表“黑暗”与“时间”(时间在这里是对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迦梨女神以毁灭性和创造性的面貌出现,印度教将其奉为神圣母亲,寓意着“生命起源”。此时的程勇,如同迦梨,以一已之力毁灭了一家独大的正版市场,开始为无数人创造一个低廉的希望。

湿婆神(

Shiva

湿婆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另外两个主神为梵天神Brahma和毗湿奴神Vishnu),被誉为毁灭之神。在印度神话中,世界存在着固定周期,随着时间的前进会逐渐败坏,到了劫末,必将充满罪恶。每当非法蔓延,正法凋零时,湿婆就会跳起舞蹈,将之摧毁,拯救苍生的绝望。

虽然湿婆被赋予了“毁灭者”的名号,但在教义里“毁灭”也有“再生”的含义,他是体现印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的神祇,有着善恶双重性格。

神像的出现预示着吕受益的死亡,镜头一转就是他自杀的镜头;而在黑暗的死亡气息扑面而来之时,程勇化身为真正的药神,如同神话中的湿婆,不再是为了谋财才当救世主,决定不顾一切后果,破釜沉舟帮助白血病人——“能救一个,就再救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中国电影涉及印度元素,如《我不是药神》、《大闹天竺》、《功夫瑜伽》,这个古老的毗邻之邦也引起了更多中国人的好奇;同时,进入中国的宝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如《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小萝莉和神猴大叔》等,从这些电影中也可看出印度社会里对神的崇拜,对宗教的信奉。

印度教是印度传播范围最广、信众最多的宗教,80%以上的印度民众信仰印度教,加之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具备类印度教特点,绝大多数宝莱坞电影的背景带有印度教色彩。印度教神庙、神像和祭祀仪式常构成电影的组成部分,毗湿奴、湿婆、迦梨等印度教神祇成像于影片之中,甚至成为其中角色。许多吠陀神话、史诗记载、往世书传说、圣人传记也成为宝莱坞影片取之不竭的“题库”。

宝莱坞电影的引进,必然涉及到翻译与传播的问题。而对印度宗教文化背景的理解与掌握直接影响翻译效果,缺乏文化元素的译文等于缺乏了灵性的翻译。

上一篇:四大墙头

下一篇:欧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