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印度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
印度主要教派介绍
印度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它既是一种禁欲的宗教,又是一种纵欲享乐的宗教,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则变成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风俗习惯。
印度教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但也有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即所谓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分隔、等级制度、饮食与社交限制、不同集团具有不同的世俗和宗教权利、职业世袭以及内婚制和顺婚制(即高等种姓的男子可娶较低种姓的女子,反之则被视为大逆不道)。印度教的宗教仪式相当繁复。一个正统的印度教徒一生中要经过家庭祭祀和公共祭祀的16种圣礼。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泰姬陵和其他陵墓是莫卧儿王朝的礼物不少印度教徒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由于倾慕该教教友平等的思想,纷纷改宗信奉,当然也有一些是被迫改宗的。安得拉邦,80%属于逊尼派。印度穆斯林分两种,一种是移民叫阿失拉夫,一种是本土皈依者。阿失拉甫头两者是阿拉伯人,后两种是普什图人与蒙兀儿人,本土皈依者是贱民与首陀罗占绝对多数。
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由于基督教主张只有一个上帝、人皆平等、人皆兄弟,因此在种姓制度盛行的印度颇受欢迎,不少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皈依该教。另外,由于传教士的说教和教会的善举(如在落后地区修路架桥、建立医院、学校、孤儿院等),影响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