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乐器最多的战国墓葬
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出土了一百二十四件乐器,计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横吹竹笛八种。这是迄今发掘的古代墓葬中出土乐器最多的一座。
编钟六十四件,分甬钟、钮钟,还有一件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铜镩.除铸以外,所有甬钟、钮钟上都有注明音律和音阶名称的铭文。并且分三层悬挂在铜木结构妁钟架上. 编磬三十二件。质料主要是石灰石的,也有青石和玉石》石磬分上下两层悬挂在青铜磬架上,每层两组,都是依大小次第排列。北室还发现漆木磬匣三件,匣内无磬,只见磬槽,有大有小。其中有十四条槽的两件,有十三条槽的一件内都刻着编号,从一至四十一。将相同编号的石磬放进梢内,大小正合适。磬匣内编号数目比架上的石磬多九件,可能是备用的磬,没有放入墓内9以特制的石磬匣来看,当时对于乐器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
鼓四件,为木腔皮面,皮已朽烂,仅存鼓腔。计有小扁鼓、建鼓和带环扁鼓。瑟十二件,弦已朽烂,瑟身大多保存较好。形制与已见的战国瑟相同,都是二+五个弦眼。琴二件,弦巳朽烂。琴身都是用块整太雕成,一为五弦,十弦笙五件,笙斗用葫芦做成,笙管为长短不的细竹管。笙管都已残断。可贵的是出土了带有调节音高的点簧物的竹制簧片。
排箫二件,都是用+三裉长短依次递减的细竹管排列.再用剖开的细竹管分三道夹住箫管缠缚而成。其中一件尚能吹出声音,其音阶已超越五声音阶范围。
横吹竹笛二件,都是用天然竹管加工制成,每笛七孔,吹孔和出音孔向上,五个指孔向外。这是目前见到的战国年代最早的竹笛。
这些乐器的造型、制作,彩绘都很精致华美。如瑟,a端浮雕穿插交错的大蟒和两条相对的龙,周身髹深朱红色漆,在首端和两侧的小方格纹地上绘飞鸟图像。
这些乐器出土时,放置似乎有一定部位。编钟、编磐均立架悬挂,编钟靠中室西壁和南部,编磬靠北壁,建鼓靠东壁,瑟、笙、箫、笛列于钟、磬之间。宛若安排了整整齐齐的演奏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