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淡水鱼有多大?黑龙江鳇鱼是中国淡水鱼中体型最大的鱼类。
每年5月,黑龙江冰雪消融,是捕捞鳇鱼的好季节。
鳇鱼属鲟科,黑龙江边的渔民曾捕捞到过身长5米,重达500公斤的大鳇鱼。
鳇鱼十六七岁产卵,怀卵量在40—60万粒之间,是自身体重的1/10左右,鳇鱼卵制成的鱼子酱,是名贵的营养食品,畅销国际市场。
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详细内容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等相关内容。
中国最大的淡水鱼:黑龙江鳇鱼
鳇鱼主产于黑龙江水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以上,为大型食肉性鱼类。
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淡水鱼之王”。
鳇鱼全身是宝,肉厚刺少,味美而鲜,唇制鱼唇,骨制鱼骨,鳔制鱼肚,鳍制鱼翅,鱼料制酱,皆为水产珍品。
黑龙江鳇鱼概述
鳇鱼是黑龙江中特有的鱼类。
此鱼个体肥大,据文字记载,这里捕获的最大鳇鱼达1000公斤。
当地的赫哲族渔民捕获的500公斤大鳇鱼,长4.75米,人骑上鱼背,两只脚刚刚能着地。
鳇鱼的嘴又尖又长,有点象鲨鱼。
身体两侧各有5行黄褐色菱形骨板,每行13块,上面长着利刺,当地渔民称之为“铁甲鳞”,是鳇鱼的自卫武器,鳇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名贵鱼类,鳇鱼籽尤为难得。
一条雌鳇鱼可产5公斤多鱼籽,约15万粒,每粒大如黄豆,三粒鳇鱼籽就抵得上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
鱼鳔可制鱼肚,脊索可制鱼胶,鱼骨均为脆骨,晶莹透明,晒干后为珍贵的美味,鳇鱼之鼻也能烹制宴上的名肴。
用鳇鱼的各个部位可烹制成一席著名的鳇鱼宴,非一般宴席可以比拟。
黑龙江鳇鱼喜欢生活在砾质和沙质水底。
平时多生活在两江汇合处,风大和涨水时,游动活跃,冬季于深水中过冬。
可常年捕捉。
捕获鳇鱼的旺季为春秋两季。
当地渔民多用一种滚钩捕捉鳇鱼。
滚钩系用筷子粗细的钢筋打成,将几百把滚钩均匀地拴在一条长绳上,再把一条条拴有滚钩的长绳布在江底。
当鳇鱼游入布钩区,便会被无数滚钩勾住,难以逃脱。
但要把这江中的庞然大物弄到岸上,还颇费一番功夫呢,有时不得不用拖拉机拖它上岸。
至于用网捕捉大鳇鱼,那就更需功夫了。
黑龙江鳇鱼历史传说
乾隆年间,有渔民捕获了一条古怪的大鱼,当时,谁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感到非常惊奇。
按照当时的惯例,凡是民间珍稀的物品都要送到京城献给皇帝,所以这条“大怪物”就被当地的渔民从黑龙江,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送到了京城。
当时的文武百官谁也叫不出这条大鱼的名
字,谁也没见过它,只能根据检验的结果,认为这鱼肉不仅无毒,而且是上等的美味,于是御膳房赶紧做了一盘美味的大鱼肉,请乾隆皇帝品尝,乾隆皇帝品尝了一口,顿时龙颜大悦,并赋诗一首。
旁有大臣称赞并请皇上给大鱼赐名。
这时乾隆想了想说,这条大鱼是目前发现的淡水鱼中最大的鱼,可称作鱼王,从今儿起它作为皇家贡品,每年要进贡,为皇家作贡品的大鱼王就叫鳇鱼吧。
这就是鳇鱼名字的来历传说,从那时起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黑龙江鳇鱼形态特征
鳇鱼体长约2米,最大的可长达5米以上。
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
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
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
眼小,距吻端较近。
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全体有纵列的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
背骨板1行,较大,10~16块,位于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连尾鳍。
背、腹侧骨板各2行,背侧骨板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之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
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
背鳍43~57,位于后方;臀鳍26~36;其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
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
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
黑龙江鳇鱼生活习性
鳇鱼生活于大的河流中,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涡处。
捕食其他鱼类。
分布于东北,黑龙江尤为常见。
鳇鱼生活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
常年栖居于淡水,不作长距离洄游。
喜生活在大江夹心层、江岔等水流较缓慢或者是急流漩涡处的砾粒质和砾质水底。
不喜群集,常分散活动。
逢大河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
退水时活性较差。
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
鳇的幼鱼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一岁龄后转食鱼类。
鳇的食量相当大,它的发育期正值大马哈鱼溯河而上,常窜入鱼群中捕食大马哈鱼。
有人曾解剖一尾250公斤重的鳇鱼,惊见其胃内食物竟有15公斤之多。
生殖期间停止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