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较高的官员,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猜测现如今相当于国防部长。
太尉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但因太尉权势过重,故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汉分别以丞相和太尉为**行政长官及**军事长官,品秩并为一万石,金印紫绶。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其中,包括三国时期的贾诩和司马懿,宋代的高俅和岳飞,都曾被担任此职。
南宋太尉之职位
南宋时,岳飞贵为太尉。已经掌管全国启程的兵马,成为当时南宋除皇帝之外**权力的统帅。所以为什么岳飞还是为秦桧所害,很难不让人想到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了。
太尉之名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太尉是秦朝三大官职之一,另外两个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负责军事事务,职位与宰相相同。历来把“太尉”同“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
然而,虽然秦始皇设立了这个官职,但在秦朝没有人真的居于此位只是设置了此职分丞相之兵权。汉初对太尉的任用与军事无关,多为虚职,不同于丞相等实职。
西汉以贵戚为太尉,改变了以往由功臣担任太尉的惯例,与宰相平起平坐,与西汉早期的不同。在汉朝士兵由各将军和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例如,周勃定诸吕叛乱时,虽然贵为太尉,他依然不能直接指挥北军,所以他诈称帝命他才进入北方军营且获得指挥权。
东汉朝太尉之职位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朝时,以太尉、司徒、司徒为三公,太尉主管军事,司徒主管民政,司徒主管监察。曹操废除三公体系后,自任丞相。
而东汉朝的实权已经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际上是宰相,这与汉初掌管军务的太尉名同而实异,在古代,带兵打仗的任务并不轻松,立废与否并不取决于军事素养的高低,而是改革的出头鸟,治国先治军。太尉作为**武职,是皇帝的**军师,除了评价各地武官的功过,还要考虑升降的依据。
隋朝太尉之职位
隋朝以后,决策权转移到了中书门下,而执行权则在尚书六部大臣手中中,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 司空)虽然品级较高,但并无实际职务,一般只作为附加官,尤其是晚唐的各种检校官为甚。
宋的三师三公,只是被当作升官资序的命令,并没有大权在握。太尉旧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来则提升至次于太师而在太傅之上。武官制度在重新确立后,太尉成为武官的首领,而则由三少取代。
宋代太尉官职没有汉代三公的官职高。宋朝**的官阶是太师、太傅和太保,其次是是三公因此,在宋朝是正二品大员,大约等于现在的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