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东汉末年最为可惜的历史人物,我想莫过于荀彧荀文若了。荀彧作为曹操手下第一大臣,为他建立大魏基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亦或是对外作战,荀彧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就连曹操都将他称为“吾之子房”。
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荀彧从始至终都是自称为汉臣,他所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复兴汉室,只是可惜他更错了对象,在曹操势力彻底膨胀起来后,两人因对于汉朝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彻底决裂,最后年过50的荀彧以自尽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留给后人无数的叹息。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荀彧一心想要复兴汉室,为什么不去投靠刘备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刘备实力弱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汉室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因此许多文武大臣都动了不臣之心,各地太守纷纷割据自立,往小的方向说他们想要有自保之力,往大的方向说他们甚至想要夺取天下。
而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刘备同样借机起事,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与几百乡勇开始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
然而现实是无比残酷的,那个时代想要出头身家背景无比重要。可在起事之前,刘备仅仅只是一个贩卖草鞋的贫民,无钱无权无背景,空有一身远大报复也无济于事。
所以在“创业”前期,刘备一直都是寄人篱下,公孙瓒、陶谦、袁绍、曹操、吕布、刘表这些都通通都被他抱过大腿,可以说刘备的前半辈子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一直到公元214年,刘备时来运转拿下西川真正成为雄霸一方的诸侯,然而那时候荀彧都已经死了两年了,试问荀彧生前会跟着这么没前途的主子吗?
反观曹操,身处宦官之家,身家背景虽然不如袁绍但是也比刘备强的多,从黄巾起义开始他就赢在起跑线上,无论是财富还是兵力都是如此。
其实荀彧最开始投靠的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荀彧发现袁绍外宽内忌成不了大事,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转而投靠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并且帮助曹操一步步扩大地盘。
荀彧明白,想要复兴汉室首先必须找到一个有能力平定天下的人,很显然曹操是最佳的人选,他不但有实力也有能力,而仍旧寄人篱下寻求庇护的刘备自然不会成为荀彧心中的主公人选。
二、刘备复兴汉室的旗帜令人猜疑
刘备和其他诸侯逐鹿天下主要靠的是两个东西:一是仁义的皮囊,二是兴复汉室的旗帜。然而这两样东西本身就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尤其是后者,很可能只是刘备标榜自身的手段罢了。
前面我们也说道,刘备身份卑微难以与其他家世显赫的诸侯相抗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备对外反复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希望借此提高自己血统的尊贵性。
然而按照族谱来看,刘备和中山靖王之间差不多隔了三百年,他根本就无法证明自己真的与中山靖王有血统上的联系,再说了即便刘备所言非虚,在战乱年代这种稀薄至极的血统联系根本没有丝毫的号召力,试问这种联系要之何用?
而且,刘备一直说要兴复汉室却始终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比如刘备给自己的四个儿子分别取名刘封、刘禅、刘永、刘理,暗示自己要“封禅永理”将蜀汉王朝一代代延续下去。
再比如,后来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当上魏武帝的时候,一直以汉室忠臣自称的刘备不但没有想方设法讨伐曹丕,而是紧随其后第二年也称帝,自己坐上了皇位,试问这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或许刘备的确想要复兴汉室,但是这个汉室是以自己为首的,而不是忠于东汉的王室。荀彧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没有选择投靠刘备,因为他想要复兴的是真正的东汉王室。
三、汉献帝在曹操手中
汉献帝在曹操手中,这也是荀彧选择投靠曹操而非刘备的重要原因。
当初荀彧向曹操提议“奉天子以令不臣”,提前迎回天子从而获得主动权,这不但是壮大曹操势力的手段,也能够很好保全东汉王室最后的血统。
曹操迎回汉献帝以后,一直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并且当其势力还没有彻底壮大起来之前,一切的礼仪举止都参照之前的礼节来办,似乎他是汉朝最忠实的大臣一样。
荀彧看到这一点,越发的认为唯有曹操才能够扶大厦于将倾,所以更加用心地为他办事情,期盼有一天曹操一统天下最后汉室彻底得到复兴。
汉献帝在的地方就是汉朝正统所在,荀彧既然想要复兴汉室自然会选择能更近距离接触汉朝王室的诸侯势力,而且曹操的种种表现都让荀彧认为他也是忠于汉室的,这种情况下荀彧又怎么可能会选择前途渺茫的刘备呢?
荀彧一心一意忠于汉朝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只是他没有明白,在权势的诱惑之下,所谓的忠心有多么微不足道,黄巾起义之后汉朝早已经注定回天无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可惜荀彧仍然心怀一丝渺茫的希望,最后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荀彧无论是投靠曹操还是刘备,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或许最终的结局也将会是一样的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