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

时间:2023-11-20 08:56:07编辑:异灵君

陕北说书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那么陕北说书的历史是什么?

陕北说书的历史起源

陕北说书的起源,据说最早是在2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兴盛于清末民初,是中国北方盛行的说唱艺术“三弦书”的一个支脉。最初,是陕北的一些贫苦的盲艺人用民歌小调说唱故事,多用于请神送鬼。后来,他们在三弦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了秦腔、眉户和当地的信天游、陕北道情的曲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渐渐地就形成了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曲艺。

陕北说书的具体形成时间无法确考。但子洲、绥德、子长、延长等县艺人世代袭用的伴奏乐器曲项琵琶,以及艺人说唱时横抱胸前且用拨子弹奏的方式,与开凿于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的陕北宜君县牛家庄福地水库石窟塑像中仙女横抱的曲项琵琶酷似。而有史记载的陕北说书资料,则出自清代地方志。

清道光辛丑秋镌《榆林府志·艺文志》第四十一卷中记载,康熙九年(1670年)榆林堡同知谭吉璁的同僚陈文道在谭府听书后赞道:“刘第说传奇,颇靡靡町听。闻江南有柳敬亭者,以此技遨游王公间。刘第即不能及其万一,而韶音飞畅,殊有风情。无佛称尊,不及江南之敬亭乎?”据此可知,陕北说书至迟在清康熙年问已经有了成熟的艺人。另据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讲述,他师父的师父是清道光时期人。另据与他同时的艺人杜修凯、杜修成、石维君等讲述,到清末民初,陕北有影响的陕北说书艺人,有米脂县的杜维新,绥德县的杨成功、郝玉科、孙贵海、韩文华,靖边县的冯明山等。

兴盛

民国年间,随着艺人的不断增加,说书活动日渐频繁,一种以家书、村社书和庙会书为主的说平安书(亦称“愿书”)习俗逐渐形成。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后,随着陕北革命斗争的不断扩大与发展,陕北说书艺人高维旺、常树仁等积极投身革命,用自编新书《跟上老刘闹革命》、《土豪劣绅要打倒》等宣传革命思想。米脂县艺人高维旺还于民国二十三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随之成立说书班,演唱《红军好》等新曲目。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对陕北说书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民国三十四年4月,陕甘宁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在王宗元、柯蓝、王琳、程世荣、高敏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艺人韩起祥创作和演出了《反巫神》《二流子转变》《王丕勤走南路》《张玉兰参加选举会》等新书。不久,陕北说书改进会成立,林山担任主任,参加者除高敏夫、王宗元外,还吸纳了艺人韩起祥、贺辉茂、鲁加祥等。随后,陕北说书改进会在延安、绥德、米脂、清涧、延川、延长等地陆续办了八期培训班。民国三十五年8月,盲艺人韩起祥在王宗元带领下,先后到延安杨家岭和枣园,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的领导说唱自己创作的新书《时事传》(与王宗元合编)《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四岔捎书》《反巫神》《刘巧儿团圆》等。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1949年,在边区政府的重视下,韩起祥、石维君、谢明义、冯明山等艺人深入前线慰问战士,利用说书宣传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北说书受到政府的重视,有了新的发展。陕北大多数县都成立了说书艺人宣传组(队)。一些县文化馆还组织专人对传统书目进行了整理,开展新书目的创作与推广,并积极选拔和培养青年艺人。

1953年至1966年间,延安地区先后举办了四期学说新书训练班,受训艺人达一百五十多位。

1957年,延安县文化馆领导的曲艺组改为曲艺馆,随后,又在城内自由市场设立了固定的书棚茶社。

1962年,绥德县白家峻村盲艺人张崇华改进伴奏方式,将鼓、马锣、镲、水水、梆子、木鱼、手锣、醒木等八件打击乐器和口琴固定在一个架子上,怀抱三弦,手套蚂蚱板,腿捆甩板,脖挂哨子,一人操持十三件乐器,使伴奏表演具有了小乐队的效果。

衰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陕北说书被视为“四旧”而遭到禁演,韩起祥、石维君等知名艺人被批斗,陕北说书活动一度销声匿迹。

发展

1971年后,陕北说书活动相继复苏,绥德、横山、靖边、子洲等县文化馆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白毛女》等移植改编成新的书词,集中对艺人进行培训。

1975年以后的十年,是陕北说书发展较快的时期。榆林地区除神木、府谷外,有十个县成立了盲人宣传队(亦称“说书队”)。延安地区的延安、甘泉、子长、延川、安塞等县也相继成立了曲艺宣传队,艺人累计达三百多人,绝大多数为盲人,其中清涧、榆林、靖边等县的说书队中还破例吸收了女盲艺人参加。

1975年,延安地区曲艺馆成立,招收了六名有文化的明眼男女学员,学习表演的书目为韩起祥创编的《刘巧儿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四岔捎书》《看大桥》等。

1975年,榆林地区召开陕北民间音乐、曲艺、舞蹈改革座谈会,接着举办了新曲艺调演大会。

1978年4月,榆林地区在横山县举办了全区说书艺人骨干训练班,在韩起祥的指导下学习了新书目《三打白骨精》《打狼》《路遇亲人》;韩起样以亲身经历作了如何做一名德艺高尚的新艺人的报告,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到会的四十多名艺人在思想、艺术上受到教育和提高,为推动该区说书活动起到积极作用。会后各县相继举办了“做新人,说新书”培训班。榆林、延安、绥德、横山、延川等县文化馆干部与艺人共同创作,一起演出。

1982年到1985年间,甘泉县曲艺队张俊功、张和平等、表演的陕北说书书目盒式录音带。经由民问制作推出,流通几乎遍及陕北的城镇乡村。

复兴

由于陕北说书的流布范围较广,加上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方言语音、师承关系等等影响,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陕北说书形成了多种说唱风格。

截至2014年,陕北各县都有民间的说书班社,总计艺人在千人以上。许多健康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说书的队伍。

上一篇:1522年

下一篇:局外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