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的床的意思

时间:2023-11-20 11:43:26编辑:异灵君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诗人,妇孺老幼,可能有很多不识字的,但很少有不知道李白的。

李白的诗,往往挥手而就,不加雕琢,有天然之美,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诗传唱度非常高。而人们最熟悉,或许就是那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含义非常简单,白色的月光洒在床前,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秋霜,举头,看着皎洁的明月,心中不禁黯然,低头,想起了远在千里的故乡。

举头、低头顷刻之间,乡思无法抑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推敲炼字,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仿佛在与一位老友诉说心中的愁思。

其实这个《静夜思》版本,是经过明清改编的版本,在宋刻本和元刻本中,《静夜思》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学术界多认为,宋刻本是更为接近李白原作,这点不可不知。不过明刻版的却是流传度最高的, 并且各版本的教材也是收录了这个版本。

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开元十四年的九月十五日,李白26岁。或许他没想到,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字,会驰名中外、古今传诵,也不会想到,后人会为了其中一个字争论不休。这个字,就是诗中的“床”字。

关于“床”指代何物,至今约有五种说法:

1. 窗的通假字

2. 胡床

3. 一种坐具

4. 井栏

5. 用来睡、卧的家具,床

在这几种说法中,认同度比较高的,是“井栏”。这种说法,多半是源于郭沫若的一次质疑。

因为第二句说“疑是地上霜”,霜一般不会降在室内,若“床”指的是睡觉的床,那这个比喻是不合理的,定然是李白夜里无眠,走出客舍,看到井栏前的满地月光,所以思念起了故乡。

那么诗中的床,真的是指代井栏吗

首先窗是可以排除的,这很明显是一种凑数的说法,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集中,数十处写有床的诗句,均不是窗的通假字。况且李白此诗整体自然纯真,何必在一个字上故弄玄虚、多此一举,把窗写作床。

那么有可能是胡床吗?

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椅子,类似现在的小马扎。于是,便有学者解释,说李白夜不能寐,搬着一把胡床坐在外面赏月。

这个解释似乎也通,但是胡床坐在屁股底下,而且古人衣服宽大,一个小马扎,应该差不多被遮盖住了。

如果这般情况,还以胡床为参照物来描写月光,那也太奇怪了。譬如你让朋友帮你取一件东西,东西在桌上帽子旁边,帽子里罩着一部手机,你是会告诉他在帽子旁边,还是手机旁边呢?

再看井栏,关于这种说法,著名学者黄永武曾给出过比较合理的推断。杜甫有“露井冻银床”句,仇兆鳌注引:“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

也就是说,这个意义的床,更精确的来讲是井上的辘轳,就是用来打水的一种器械。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是表达传递的载体,简而言之是要给人看的,所以诗人写诗,虽以含蓄为美,但对于一些特殊词汇,往往又会约定成俗的用法,以免造成误解。

如果床作井栏(辘轳)之意时,都会和“井”字联系在一起,以便读者理解。如李白:

“玉床金井冰峥嵘”、“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还有李贺:

“后园凿井银作床”、“井上辘轳床上转”

庾肩吾《侍燕九日诗》:

银床落井桐

简而言之,床单独使用,在诗中并不能代表“井栏”,或者说是“井上的辘轳”,古人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用法,所以说,将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井栏,是一种不懂诗的行为。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睡觉的卧具

还有坐具。古人有一种客厅里的坐具,也唤作床。杜甫《少年行》“临阶下马坐人床”,还有“床上书连屋”、“身外满床书”,李白的“绕床弄青梅”中的床,也是这个含义。

然而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住在旅馆中,旅馆的房间,一般另外设一张放在客厅的床。

而且井栏也好,凳子也好,坐具也好,当月光照下来的时候,四周都是有月光的,为何李白诗中只强调床前呢?

所以,综合来看,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就是用来睡觉的床。有人说唐代的窗户没有那么透光,月光照不进来。

但是李白也并没有在诗中说自己是关了窗户的,我们可以想象,李白躺在床上,窗户没关,在欲眠未眠之际,忽然见到床前一片白色,恍然间,以为是打进了秋霜。

他惊疑的坐起来,才发现是月光,于是他披衣走到窗前,或者门外,抬头看着那皎洁的明月,心中想起了故乡和家人。

其实《静夜思》中的床,无论作以上何种解释,对诗意的影响并不大,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在于客居他乡对于月光的敏感,是李白在抬头低头那刹那间的黯然。

上一篇:小鸡答题

下一篇:樱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