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鼎查

时间:2023-11-23 14:46:55编辑:异灵君

1840年,天朝上国的大裂痕。

崩溃的神州、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开始拉开幕帘。

首先,我们将历史的年轮再上拨50年,到1790年,聆听下一位东方老人和一位西方少年的对话,身临面南而坐、统齐八荒的老者与远涉重洋前来朝拜的年轻人的初次邂逅。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园林里,来了一群黄头发、高鼻梁,穿紧身衣的夷人。一位聪明伶俐的小伙子,在人群中格外瞩目——他深受当时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已过耄耋之年的皇帝乾隆的赏识和欢喜。

尽管乾隆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来自何国、是否和邻邦俄罗斯接壤,而是在听礼部侍郎的奏闻:这帮蛮夷,不能下跪行礼,即使是在教堂礼拜,也只是单膝下跪祝祷。

乾隆颇为不悦,不过想到仅仅是化外之民,甚少受程朱理学、孔孟之道的圣贤启蒙,难免有失分寸。

且看到他们”进贡”的东西不少,有当时最先进的火炮、最新式的战舰模型、改良后的蒸汽机原器件,终是有心、

便回赠了很多物品,回赠确实是做到回礼有理:有茶叶 有瓷器 还有西洋人视为珍宝瑰丽的精美丝织品等等。至于那些“茹毛饮血”的洋夷送的,一律移入内务府仓库,任岁月蒙尘。

那个引皇帝喜欢的小伙子名叫马尔嘎尼,是使团的一员,除了来承德觐见皇帝,还沿着大运河去过天朝很多地方,了解各地的风土和民情。

回到英国后,预言般说了这样的话:这艘大船已破旧不堪,只因有圣明的君主掌舵,摇摇晃晃地航行着,但最终摆脱不了损毁的结局。

这艘船,依旧航行着,确实是很庞大,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当时清王朝的GDP是全世界GDP的1/3,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超级强国。

清朝与英国唯一的贸易窗口 广州十三行,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优势地位,英国尽管早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然而,蒸汽机为引擎的工业革命只能发动起西欧国家,并不能撼动东方超级帝国清朝,即使棉纺织造很发达,对东方实施倾销仍不能动其分毫。

蒸汽机牵动的珍妮纺纱机,质变不及量变——南方及江浙一带的纺织手工业,明显更受青睐。于是,英国动员东印度公司,对华用了无耻的贸易行径——鸦片,走私的方式。

从18世纪开始,英国议会就立法禁鸦片,可数百年,一直奉行双重标准。比如 标榜人权、仁爱、神爱世人、王在法下,一边却大肆进行黑奴贸易,如今的英国著名港口 普茨茅斯港,就是因奴隶贸易兴盛发展起来的。

国内严禁鸦片,在远东则假手东印度公司进行走私。从国民生理精神层面、贸易财务层面,掏空清帝国,最终,引发两广总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年轮来到1841年,清道光年间,道光是个勤俭的皇帝,他的脾性贯穿了整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远东舰队封锁珠江口,他战和不定。

战,他知其害,不是惧怕洋人的船坚炮利,而是有前车之鉴:数年前,西疆张格尔叛乱,虽然最终平定,可付出太大,粮饷开支的用度经四川提督 杨芳奏呈后,令他惶惶。

且当时两广也不稳,农民起义时有发生,且两广是天地会的根据地,一旦言战内忧外患,不堪负荷。和,天朝上国享万国来朝,放不下居中国的宗正性。

摇摆不定,使得战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

他,选择了从古例,效仿西汉 汉景帝诛晁错,以应七国叛军“清君侧”,罢免了主战的林则徐,起用在天津大沽口招抚洋人的皇族琦善,并让亲侄奕山赴广州备武。

道光确是有远谋的,按当时的情形,船坚炮利的英军是碾压清军,”宜迁延不宜战,待彼自变”,很有战略眼光。

而确实,当时英军内部矛盾突出,义律渴望建功,可在实际指挥员璞鼎查眼里,义律是个莽夫,处处对他排挤。

是进攻广州逼迫赔偿鸦片损失?还是北上攻击清王朝的要地订立城下之盟?英国人,也很踌躇。到1841年4月,广州,一片阴霾,琦善一心促和,荒废战事,甚至松弛了广州城的武备。

而英国人也在为继续在广州徘徊?还是扩大战事?犹豫不决。于是,三元里,成了双方的交汇点。英国人筹备失当,最终陷入广州三元里群众的汪洋大海中。

毛主席曾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伟人的话用在三元里的抗英战争中,很具典例。

三元里的群众,天时地利人和,反观英军,则战略意向不明、战术层面紊乱 、指挥官指挥失当。

最终,洋枪洋炮,顿时失去了应有的力量,4月、5月,是华南的梅雨期,英军的枪、炮陷在湿地里,功用甚至不如农民的锄头。

最终,败北。根据著名的历史学家、鸦片战争研究员茅海建先生研究得到:三元里战斗,英军伤亡人数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排第四。

(第一是1842年,镇江保卫战)。三元里战斗,影响极为深远——中方:道光皇帝经此一役,坚定了主战,调遣精兵布防,甚至让封疆大吏 两江总督赴浙江督战。

从一品江南提督陈化龙,统辖吴淞、 上海,管控长江口。闽浙总督颜伯焘驻防厦门。

事后,都印证了其先见之明。东南半璧,帝国财赋膏臾重地,要保,洋人要攻。而英军方面,则彻底放弃了义律,果断扩大了战争。

广州的拉锯战缓缓松下,英军璞鼎查抽调大批军力北上,最终陷厦门、定海 、宁波、镇海、吴淞、镇江,直到南京下关。

三元里抗英,其深刻的影响仍有不止。伟大导师恩格斯曾对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保卫战中的清军有高度评价:他们很英勇,如果沿途英国人处处受到如此抵抗,英国军队绝对到不了南京。

——振聋发聩,导师对镇江守军的高度评价,其实也赋予了三元里的群众们。

到南京下关时,英国人已经是劳师以远,且有三元里的失败、镇江保卫战的巨创,亲历过这两次战斗的璞鼎查,心有彷徨:英国是否还能继续这场战争?

直到议和大臣耆英、牛鉴来到时,他依然惴惴不安。从英方的记载里,我们看到,在签下南京条约后,璞鼎查特别邀请牛鉴耆英参观军舰,观赏舰炮。

耀武扬威,却也是心虚之状。彼时是英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战争已拖两年、深入长江,三元里的失败,镇江城的迎头痛击,已经久久萦绕在英国身上。“

一艘英国军舰就能摧毁中国所有炮台”的嚣张跋扈,已经成了自我笑谈。璞鼎查,最终释然了所有,与此同时,道光皇帝也释然了,和约签订,英舰退出长江口后,节俭如他急切命令军队回原地,减少军饷开支。

战后,璞鼎查,成了中国第一块殖民地香港的总督,而道光,却因失地求和,被钉上耻辱柱,1850年去世前耿耿于怀此事,叮嘱继位人咸丰不要将自己宗附入庙,以辱皇家祖先。

三元里抗英,是历史的偶然,又是时代的必然——一场战斗,改变不了战争的结局,可战斗本身还有战斗后的深远影响,至今引人遐想。

人民群众,才是悠悠历史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不由让我们后生们肃然起敬——曾经有这么一群人,拿起简陋的、连武器都称不上的农具,自发的 、自醒的、自卫的同侵略者殊死搏斗。

最终,赢过了辉煌的胜利。他们,是平凡的;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万岁的。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上一篇:菜的种类大全图片

下一篇:狗和猪相配婚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