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资源丰富、耕地肥沃,原本就是非常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区域。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控制北方蒙古草原的游牧政权,一直属于反复拉锯的状态。
例如秦汉与匈奴、隋唐与突厥、两宋与辽金、明朝与北元等等,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会集结几十万军队进行大规模北伐,从而重创北方游牧政权。
例如出现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一系列经典诗句。
但是,每逢中原王朝陷入内乱或者进入衰败期,北方的游牧政权就会大举南下,进攻中原王朝的北部州府。至于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反复较量、争夺的区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原王朝的百姓们,进入东北地区生活,并不安全,需要时常面对游牧骑兵的袭扰。
因此,即便是在中原王朝控制东北的时期,东北地区的人口也并不算多。与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相比,东北地区的人口,仅仅相当于其下辖一个州府的人口。
在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全力经营辽东,组建了辽东镇,从而巩固华北各地的安全。但是,对于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控制力很有限。
明朝统治的后期,后金政权在东北地区崛起,历经萨尔浒大战、浑河大战、大凌河大战、辽西大战、松锦大战等一系列战役,后金政权基本上控制力东北全境。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建立了清朝。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基本上确立了对各省的统治。
在中原各省,清朝仍然沿用了行省区划,并且进一步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
在东北地区,清朝则没有设立行省区划,仅仅组建了盛京将军、伊犁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依靠3大镇守将军,管理辽阔的东北各地。由于没有地方区划和各级地方官员,清朝对东北各地的控制力很有限。
清朝把东北地区视为自己的龙兴之地,从1668年开始,清朝下达了严格的封关令,严禁中原各省百姓进入东北地区,出现了“永行禁止流民,不许入境”的说法。
朝廷的严格命令,导致东北地区的人口始终偏少。
截止,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合计只有105万人左右,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在清朝统治前期,依靠强盛的国力,这些问题并不明显。
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等。西方列强开始窥视清朝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面对东北告急的局面,同治皇帝在位时期,清朝逐步放开了对东北地区的封禁。随后,山东、河北、河南的大量百姓,开始陆陆续续进入东北地区,这一人口迁徙被称之为“闯关东。”
随着人口的大量进入,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开始大大增加。截止1893年,也就是甲午战争之前,东北三大辖地将军,总计管理人口600余万人。
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1908年,清朝撤销了三大辖地将军,组建了奉天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1908年,东北三省组建以后,总人口1910多万人。在10多年时间内,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增长了1300万左右。
将近2000万的人口,属于东北三省的基本盘。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阶段。当时,东北地区属于奉系军阀的控制之下。
与战乱不休的中原各省相比,东北地区相对安宁一些。因此,还有大量的人口陆续进入东北地区。截止1930年,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三省总人口为2730多万人。
1931年9月,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半年多时间内,陆续占领了东北各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东北光复。
截止1945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达到了4000余万。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鉴于东北地区拥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50年代,我国开始的156个重要项目中,将近三分之一都设立在东北地区,直接奠定了东北的基础。
50年代开始,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人口陆续进入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总人口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普查的时候,东北地区的总人口达到了顶峰,合计10950多万人,接近1.1亿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