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看多了,满人带入的八旗概念会让很多人熟知,说熟知,其实只是名字熟而已,但里面的大量词儿都是傻傻分不清的,比如什么上三旗、下五旗、汉军旗、包衣,太多了,而且很多清宫戏里这些词的含义好像还都不一样。今天,我就跟大家来厘清一下八旗人群的不同分类。
八旗是满人在关外创建的一种兵民一体的组织方式,分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每个旗下有若干人口,这些人就称为旗人。而八旗制度不断细分,这些旗人又有着不同的身份,那么上三旗、汉军旗、包衣等等的概念就清楚了。
首先,从大体上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是顺治初年基本圈定的。最早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四旗,即黄、白、红、蓝,随着队伍的壮大,扩充为八旗。后来地盘越来越大,归附的部队和人口也越来越多,渐渐地又划分出以蒙古人为主的蒙古八旗,和以汉人为主的汉军八旗,在顺治初最终确立了这满洲、蒙古、汉军这三八二十四旗。按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来说,以满洲、蒙古至汉军而递减。所以,当年北京城的八旗驻防以满洲为最内,蒙古居中,而汉军最外。
第二,上三旗和下五旗。八旗中的上三旗是指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归为皇帝个人统领,其它五旗则归诸王贝勒所有,所以这三个旗被称为“上三旗”,其它五旗被称为“下五旗”。八旗制度其实是一种领主制度,那么上三旗为皇帝统领,他们的主人就是皇帝,而下五旗的主人分散在各个王爷贝勒等贵族手中,以主人论,自然上三旗的身份要高一些,待遇也会好一些,但差别并不大。而且上三旗中,以镶黄旗最高,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正黄旗最尊贵。
第三,正身旗人和包衣旗人,这要先说明包衣是怎么回事。包衣即所谓的“奴”,他们大多来自于当年在关外战争时期的俘虏,或是掳掠来的人口,曹雪芹家即正白旗的包衣籍,他们家就是明末时期东北地区的汉人,后来被掳掠编入正白旗的包衣佐领之下。但包衣既在法律上属于有单独户口的良人,不是户口挂在主人家里的奴籍,而且满语“booi”是“家的”的意思,一般是管理主人家事务的奴,而正身旗人一般是管理外在事务的人。包衣的身份虽低,不过这个“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贱。每个旗都有很多包衣人群,他们根据自己所在的佐领,即八旗中的基本单位,划归给王爷、贝勒等贵族,以及皇帝,当然只有爱新觉罗才能拥有包衣旗人。所以,又根据这个划分,上三旗的包衣基本都归属于内务府,主管皇家一系列的生活事务,他们又称为内务府旗人,而下五旗的包衣,被划拨给王府、贝勒府,他们没有一个像内务府这样统一的机构,所以他们只被称为包衣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