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姓

时间:2023-11-25 17:59:22编辑:异灵君

相信很多的朋友看到妫字都会看看字典查查怎么读,其实说到妫字,它的历史很悠久哦,据说妫还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哦,从古发展至今,妫姓已经不足2000人了。

妫字——源远流长

因为世园会的缘故,“妫”字广为人知。《说文解字》:“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义从女,音从为。”据西汉学者扬雄《方言》:妫字可解释为“优美、烂漫、健姣。”《辞海》:“①水名,妫汭,在今山西永济市南,源出历山,西流入河。《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②姓,汉代有妫昌。”

“妫”作姓氏,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帝舜继帝尧之后,是黄帝族系最大部落首领,中华文明的先祖之一。妫氏以居邑名称为姓,为有虞氏后裔。有虞氏兴起于燕山一带,虞是其部落图腾。有虞氏聚居于燕山周围的妫水,辖有其地,遂以所居之地为姓氏。“尧帝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妫乃妫水之称,汭为水边之意。当舜还是个平民的时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领尧十分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并让他居住于妫水之滨,行实历练。

妫的字形初为女子驯象图,逐渐演变

“妫”在延庆还有许多美丽传说。其中一则《妫水女》说的是:“尧的女儿娥皇、女英,生在延庆、长在延庆,并嫁给延庆人,和延庆人一起建设延庆。”传说虽与历史有距离,但也并非完全虚妄。元朝翰林承旨大学士刘庚《龙山水谷真大道五祖太玄真人郦君本行碑》记述郦希诚事迹:“……予按唐开元碑蔡有邻书,在昔帝尧‘釐降二女于妫汭’实此地也。”郦希诚是元代真大道五世传人,出身妫川望族;龙山水谷即今延庆怀来盆地官厅一带。此“汭”非汭水,而是指妫水弯曲处,尧的女儿就降生在妫水隈曲处。

“妫”至延庆,应与移民文化有关。尧舜故里历来人口集中,朝代变迁必有移民迁徙。落户他乡者念祖怀故,寄望子孙不忘根脉曾在妫水边上,于是将故乡水名移植新迁之地。关于这点,明代“山西大移民”恰有印证。永乐年间,本地重新开发前废龙庆州,置隆庆州、设隆庆卫,并从山西大批移民,规划地名、建立屯堡。后于成化年间,山西蒲城(今永济市)谢庭桂,受隆庆州知州李鼒邀请编修《(成化)隆庆志》,记述了当时事情。

资料图 张风摄

妫河——延庆最美的河

妫水,《辞海》的解释是:水名,见“妫汭”。大致有三说:一为乌浒河,源出兴都库什山脉北坡;二是《史记》《汉书》作妫水;三为“妫汭”,在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然而“妫水”与“妫河”又有什么联系,辞典未说。倒是《新华字典》讲得明白:“妫河,水名,在北京市延庆县。”其实,很早以来,妫河就是自东向西横贯延怀盆地的一条境内河,史上有沧河、清夷水、溪河等称呼。因为妫河古代曾称妫川,后来又以妫川名其地,延庆就与“妫字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么延庆的妫河源于何处?早在1500余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勘察古延庆地区的河流,援引《魏土地记》对妫河做了记述,认为其源头在今永宁镇上磨村附近的金牛山。“沮阳城东八十里有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源也。”卧牛山在哪里?《魏土地记》载:“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沮阳,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村北官厅水畔;县指当时的居庸县城,即今延庆县城;卧牛山即金牛山。九十九泉并非确切数字,是说泉水非常多。上磨村附近的泉水,包括黄龙潭的水,都注入了妫河。所以,郦道元认为这里就是妫河的源头。实际上,黄龙潭等泉水汇成的河,只是妫河的一条支流。

明代称妫河为妫川或溪河,明人对其发源地重新做了勘察,认定它源于海陀山。明嘉靖《隆庆志》记述的文字比《魏土地记》更详实确切。“妫川,一名‘溪河’。在州城南百余步。源自大海陀山中,曲折东流,出古城山口里余入地,自龙湾突出,折而西流,经州境,合沽河,至猪窝入洋河。”从海陀山东麓发源的妫河,如自云端飞下,形成许多瀑布、深潭,然后偎山漱石,穿涧越谷,经玉都山下行,过龙庆峡宛转出山,迤逦于延庆最富庶的鱼米之乡,约百里许注入官厅永定河。所以,延庆早就有“百里妫川”之说。

妫川——延庆的别称

延庆古称夏阳川,何时以妫川命名其地?那还是1200多年前唐代的事情。

关于古延庆建置沿革,一般认为:秦代始设居庸县。西汉曾置夷舆县,与居庸县并属上谷郡。王莽新朝改夷舆县为朔调亭。东汉废夷舆,北齐废居庸,隶新置北燕州(治所今涿鹿县保岱镇)怀戎县。隋朝本地无行政建置,区划仍归怀戎县,属涿郡管辖。

唐武德七年(624年)复置北燕州,贞观八年(634年)改置妫州。随后,地方多战事。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设清夷军于现在的旧怀来城(官厅水库卧牛山下),并移怀戎县治。圣历二年(698年)突厥破清夷军城;长安二年(702年),建新清夷军于旧居庸县城(今延庆老城),又称“防御军”,《新唐书·地理志》:“其(居庸关)北有防御军,故夏阳川也。”天宝元年(742年)“罢州改郡”,妫州易名妫川郡,天宝十四年(755年)从怀戎县析出妫川县,辖域相当官厅流域延(庆)怀(来)涿(鹿)盆地,妫川郡、县治所在清夷军城,清夷水改名“妫水”。不久发生“安史之乱”,历时七年三个月。其后藩镇割据,地区社会动荡,妫川县遂废。

妫水河畔的世园会中国馆 潘之望 摄

妫川县设置时间虽短,但对延庆历史影响深远。由此“妫川”之名开始使用,不仅有妫川县、妫川郡,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后来还封其亲信史思明为“妫川王”;原“清夷水”易名“妫水”,妫水河成了正式名称;“妫川”则为整个妫水河流域的名称。

唐乾宁元年(894年)晋王李克用与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在百里妫川展开鏖战。妫川自此晋燕大战,防御军不存,军屯变为村落。北方奚族、契丹等少数民族迅速崛起。

后唐行政区划为妫州、儒州。辽、金时属儒州缙山县。元代因仁宗诞生此地,延祐三年(1316年)升为龙庆州。次年割怀来县隶龙庆州。明代永乐年间,本地置隆庆卫、隆庆州,妫川地区均属州、卫管辖;公元1567年为避穆宗皇帝年号讳,“隆庆”更名“延庆”。此后“妫川”地名,逐渐衍为延庆别称。

妫水悠悠荡荡,穿越了数千载历史,也见证了延庆的古今文明,养育了延庆儿女,润泽了延庆文化。妫字已然成了“延庆地标性的文化符号”而广为使用,如“妫河森林公园”“妫水人家”“妫川特产”等等。一些现代企业字号,甚至产品名称,都冠以“妫”字;就连地方风味小吃的包装封面,也以“妫”作商标。“妫”与延庆“情未了”,古今如此,未来也将如此。

作者:刘继臣

流程编辑:孙昱杰

有一些汉字看它一眼就知道它的与众不同,隐约能感觉到它背后的博大精深!有一些汉字看似笔画简单,但总不知道它是什么含义?本文要介绍的汉字“姒”,平时可能用的人很少。但“姒”字可是号称上古八大姓之一,我们很多人的姓氏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或者说它有关,比如:顾姓,欧阳姓,曾姓,邓姓等等吧。来吧,跟着王岗一起走进它。

姒,古老的汉字

姒,本义是一种称呼:古代称丈夫的嫂子或年长之妾。

姒(sì),它有个女性偏旁,本义肯定与女性有关。姒在古代是对丈夫的嫂子的称呼,它本质是一个对某种特殊关系女性的称呼。与“姒”对应的是“娣”,娣的意思就是:称呼弟弟的媳妇为娣。一个是丈夫的嫂子,一个是弟弟的妻子。就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妯娌”。古文说:古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而词语:姒娣与我们现在汉语中的(妯娌)情况差不多。

姒娣和妯娌

姒(sì),上古八大姓之一。

本文我们重点聊一聊,作为姓氏“姒”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姒姓可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具体是哪八大姓?上古八大姓是指的是:姬、姜、姒、嬴、妘yún、妫guī、姚、姞jí。你会发现,怎么这八大姓中都有女字旁。是不是类似于女娲的“娲”?在那个母系社会时代,女性的地位要远远高于男性,再说了,女性才是孕育整个生命的主体(当然没有男性也不行),这也说明这是一些不同的女性始祖传下的氏族人群 。

上古八大姓

中华始祖“女娲”

“姒”姓的历史人物:褒姒

说到这个姒姓,不得不说的一个历史人物:褒bāo姒。她是周朝末代周幽王最宠爱的妃子。她就姓“姒”。有人看到这里会想,作者是不是弄错了,既然叫“褒姒”应该姓褒才对啊。比如我叫:王岗,王是我的姓,岗是我的名才对啊。大家注意:褒指的是古代的褒国人,褒国礼数是:妇人称国,然后再是姓。褒国就是现在汉中市以北的地方。

褒国

褒姒与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率兵打败了褒国,得到了美女褒姒。话说这个褒姒人长得漂亮,但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爱笑。周幽王因想让褒姒发笑,想出了一个损招,就算没有战乱时也点燃烽火,周幽王的盟国看到烽火燃起赶忙派兵来救,结果并没有发现敌人。这也弄得其他诸侯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出演了“烽火戏诸侯”这一闹剧。这个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啊。历史名句《千金买一笑》也与该女子有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是自古红颜多祸水啊[呲牙]

褒姒与烽火戏诸侯

“姒”姓祖先-大禹

姒姓作为上古八大姓之一,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请问姒姓的祖先是谁?那就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禹治水的功勋人物-大禹。传说大禹父亲鲧的妻子(也就是大禹的母亲),因为吞吃了薏苡[yì yǐ]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大禹治水获得了巨大成功,舜为了让大禹感恩自己的母亲,舜便命大禹采用苡为它的姓氏,据说苡yǐ也有个读音为姒sì(这里有争议),所以这就是姒姓就这么流传下来。

姒姓祖先-大禹

争议的汉字:苡和姒

当然历史过去4000多年,其中的真假后人都有各自的判断。但是有一点并不一定正确,可以说有争议:汉字“苡”和“姒”外形相似,但其实查阅资料,这两个汉字并不确定是同音字(到现在我确实没有发现它们两个是同音的证据)。如果它们是同音字的话,那么姒就不应该读sì,而应该读yǐ。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争论得很厉害,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姒”作为现在的读音读“姒”,已经成了定局,无法更改。也许历史就是由很多误会和巧合组成的,汉字中类似这样的情况也实属不少。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一块成长进步[呲牙]

争议的汉字

现在的“姒”姓人数,全国不到2000人

现在来说,姒虽然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历史悠久,但是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分化,姒姓现在确实不多了。据统计现在单纯姓“姒”的,全国也不到2000人。现在大禹的后世传人在浙江省的禹陵乡禹陵村据说还有这么100多户人家。历史往往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的疑惑,才引起我们后人不断地去探索。

姒姓

结束语:汉字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通过它背后的历史故事,能让我们探究更多的文化知识,最终的目的还是充实我们的大脑,服务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

我最近创作的《汉字解密》文章专栏正在更新中,希望学习汉字知识的朋友们,欢迎大家的积极订阅哦[作揖]

其实,无论什么年代,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我们中国人总想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祖上有没有出过啥达官贵人,全国各省,是不是还有咱的亲戚?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的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你了解这个跟随自己一生的符号吗?它的本义是什么,主要发源地是哪儿?如今又是怎么分布的?

上古时代有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姚、嬴、姒(sì)、妘(yún)、妫(guī)、姞(jí)。

五帝之首黄帝是少典的子孙,姓公孙,名轩辕,后将本性公孙改为姬,古代的姓和氏分开,黄帝又称轩辕氏,他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建立了姓氏的,只有十四人。

古时候的姓氏一般是王赏赐给有功之臣或自己的后代的,普通的臣民是没有姓氏的,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身份卑微,往往会说此人卑微得连姓名都没有,比如艾青的保姆——大堰河。

赢姓国,可考证的有商代末期的奄(鲁境),淮夷的徐,西方的秦、赵、梁。据《史记》记载,伯益是秦赵之祖,赢姓之所宗。

赢姓,是当时伯益为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被驯服,舜就赐伯益姓赢氏。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说《国语》和《左传》里保存了很多古代史料,例如古代世系。

古人早就有世系观念,可世系又和神话混为一谈,那时的作者民族观念没有,所以,要从神话世系的记载中找出古代的民族异同的事实来。

《国语.晋语》有记录:昔少典娶于有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亦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大概意思是,不同姓就不同德,不同德就不同类,不同类的男女可通婚,后代就繁衍旺盛。

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志向相同虽然关系远,男女不可嫁娶成婚,是怕亵渎了恭敬之情。

因为亵渎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就会产生灾祸,灾祸产生就会消灭同姓。

《国语.郑语》中记载,姜赢荆芈,实与诸姬代相干也,姜,伯夷之后也,赢,伯益之后也。《国语.周语》中的记载:齐许申吕由太姜;《诗.大雅.生民》有“厥初生民,实为姜原”;《诗.鲁颂.閟攻》有“赫赫姜原,其德不回”。

总结上述史料,得知姜与姬是姻戚,关系复杂,周以姬姓而用姜之神话,那么姬周应该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一更大的部族中的两支。

那么根据前面的所有史料论证,可以从中推论出,周人应该是炎帝的后代,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总说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的原因了。

古代姓氏所有大姓都带女字旁,而且,古籍里面的神话传说,总是说有个女人吞了鸟蛋或踩了一个大大的足印然后生下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好像都没有说父亲是谁?

因此古代部族里面,早期基本都是母系氏族,连姓都是从女。

比如姜姓,是女字底,据记载,姜和羌是同一个字,后来男女称谓不同,于是地望从人为羌,女子从女为姜字,后来就分为两个部族了,这两个族人其实都是同一族派出,只是姜姓人一部分在殷周时期做了中国的侯伯,而其中一部分到了后汉一直是戎狄,南匈奴在魏晋时已经大致是汉人,北匈奴却跑得不知去向。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的姓氏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比如,王姓,在《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可以推演了解到,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

第一种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

第二种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齐被秦灭后,田氏子孙被废为庶民,但齐人仍称其为“王家”,后人遂以“王”为姓。

第三种出自子姓,比干是商王太丁的次子,为子姓,因比干本为王族,子孙改姓为王。

现在的王氏族人一致把当年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居地——今山西太原市作为发源地。

李氏源于赢姓,颛顼(zhuān Xū)帝的重孙、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gāo yáo)是李家的先祖,当时,他任尧帝的理官(相当于现在的法官),以“理”为姓。

他的后裔理利贞逃到今河南境内,靠树上的果实(当时称木子)充饥活命,由此“指树为姓”改为李姓,定居苦县,所以苦县是李氏的发源地,即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境内。

上一篇:炒锅牌子

下一篇: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