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

时间:2023-11-26 20:43:39编辑:异灵君

揭秘孟姜女哭长城历史真有其事吗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孟姜女传说是源自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杞梁妻哭夫”。

孟姜女石像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修筑期间,百姓劳役极其繁重,征集了数十万名百姓服劳役,长城一日未修成,他们一日不得返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期间。

传说孟姜女是从一个葫芦里诞生,该葫芦的根生在孟家,而葫芦已经越过墙头生长在了姜家。葫芦成熟后,姜家人劈开了葫芦,发现是一女婴。因两户人家都无子嗣,为争抢该女婴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最终决定两家一同抚养,并取名为“孟姜女”。

孟姜女之夫范杞梁是一名秦朝的书生,想逃避劳役之苦,误入孟家大院。孟家人见其一表人才,招他为女婿。不料成亲之日,衙役找到了范杞梁,把他抓走去服劳役修长城。

一年过去之后,范杞梁仍然没有音讯,孟姜女决心去寻夫,一路风餐露宿到长城。找到当地的民工询问,得知范杞梁已疲惫而死,尸体在城墙之下。孟姜女伤心欲绝痛哭不止,哭得日月无光,哭到长城为之崩塌,塌了有八百里之长。此事惊动了秦始皇,秦始皇却被孟姜女的美貌所吸引,欲将其接进宫做妃子,孟姜女气愤至极,提了三个条件。要求秦始皇找到范杞梁的尸体,对他进行国葬之理,并且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秦始皇答应了,孟姜女得偿所愿,二话不说投入海中。

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建了孟姜女庙,修了贞女祠,并且成为了了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中国古代民间的爱情传说,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因这个爱情故事,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的民歌,曲名为《孟姜女》。

孟姜女画像

《左传》中记载,在春秋时期,齐人杞梁即为孟姜女之夫,他身为勇士随着齐庄公上战场,不幸战死在疆场。后齐国与莒国罢战,他的尸首被运送回国,孟姜女痛哭,前去迎夫之灵柩。灵柩放置在郊外,齐庄公派人去郊外哀悼吊唁,而此举令孟姜女认为丈夫为国捐躯,有功于齐国,齐庄公没有诚意,回绝了他。后来齐庄公亲自去到杞梁家中表示哀悼。此乃真人真事,也反映出了孟姜女的刚烈性格。

从元代起,因为元代的文化,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了舞台,在戏曲中,杞梁一人衍生出了范喜郎、万喜良等名字。民间小调《孟姜女哭长城》在不断加工之后,旋律异常动人优美,成了河北省一首独具艺术特色的曲子,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故事中“哭夫”和“崩城”等情节是后来增加的,民间的故事在口述流传之时,传承中不免演变,后来与秦始皇连在了一起。秦朝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民间劳役极其繁重,范喜郎因为逃避逃役误入孟家,因其为一代书生长得一表人才,孟家将孟姜女嫁给了范喜郎。不巧大婚三日范喜郎就被衙役逮捕回去修筑长城,不久便劳累至死。孟姜女万里寻夫,得知范喜郎已死,尸骨在长城之下,她朝着城墙日日夜夜哭,哭了十日不止,而后长城崩塌,孟姜女过于绝望投身于海,传说海龙王因为同情她而将其接进龙宫。

秦始皇和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这是一个典故,被世人所口口相传,并且出现在小学教科书中。在这个故事中,秦始皇暴君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这个故事,秦始皇的人物深深的植入在人们的思想中。说的多了,假的也成真,没有人再去探索其真伪,那秦始皇和孟姜女的故事是真是假呢?

孟姜女哭长城连环画

探究其真相,发现孟姜女与秦始皇没有任何关系。孟姜女哭夫的故事出自《左传》,孟姜女又被称为杞梁妻,是齐国将军杞梁的妻子。公元前550年,诸侯征战,齐庄公为报早年之仇亲率大军偷袭晋国,杞梁担任大军的先锋。但是由于消息走漏,晋国做足了准备齐庄公只能弱弱的退兵,但是他咽不下这口气,在撤退途中,派出小分队去偷袭,这支小分队由杞梁担任。显然,杞梁战死了。

回国后,齐庄公看见了杞梁妻,于是提议就地祭吊杞梁,但遭到了杞梁妻的反对,认为他是为国捐躯,是国家的功臣理应家祭吊,齐庄公无奈只能参加。这个故事里面杞梁妻没有哭也没有任何长城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了200年,被记录到《礼记》中,这里故事有了情节的后续发展,杞梁妻面对着棺木痛哭流涕。故事到了西汉后期,有了墙倒的故事初版,杞梁妻面对着丈夫的死亡,她心死,她怨恨,怨恨战争这份怨恨和悲伤让城墙倒塌。这个故事初版在《烈女传》等多个资料中均有出现。

到了唐代末年,随着《杞梁妻》诗的作品面世,直接将这个300多年前的故事与秦始皇放在了一起,杞梁妻化身为孟姜女,当时秦始皇暴政,修筑万里长城,人土混埋,杞梁妻父亲丈夫都死在修长城上,她失声痛哭,哭倒了长城,长城倒塌出现了她丈夫的尸体。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由来。

总结下来秦始皇与孟姜女是没有关系的,后来经过演变才最终成为了现在的版本。

孟姜女哭长城是否真有其事?秦始皇“躺枪”了几千年!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在全国各地强行征集民夫,范祀梁(也作万祀梁、范祀良、范喜良)被迫去服劳役。秋去冬来,眼看天气渐冷,孟姜女不远千里为丈夫送寒衣。当她历经艰辛来到长城脚下时,其夫范祀梁已经埋骨在长城之下。孟姜女放声痛哭,在她哭声中,长城崩塌八百余里......

多少年来,这个动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唐代已有 《 孟姜女变文 》一种说唱艺术的底本,说孟姜女哭倒长城后,发现下面尸骨累累,她滴血验骨,找到丈夫的遗骸,作文祭祀。金代的院本 ― 行院演剧时所用的脚本,也有 《 孟姜女 》 。宋元南戏和元杂剧都有 《 孟姜女送寒衣 》 。明传奇有 《 长城记 》 、 《 祀梁妻 》 。清代有时剧 《 孟姜女 》 ,弹词有 《 孟姜女寻夫 》 、 《 孟姜女寻夫哭倒万里长城贞烈全传 》 、 《 孟姜女万里寻夫 》 。曲艺中,宝卷有 《 孟姜女宝卷 》 、 《 长城宝卷 》 ,鼓词、子弟书有 《 孟姜女 》 、 《 孟姜女寻夫 》 、 《 孟姜女哭城 》 、 《 哭长城 》 等。近代各个地方的戏曲、曲艺中,以孟姜女故事为题材的依然很多,剧名有 《 哭长城 》 、 《 孟姜女 》 、 《 万里寻夫 》 等。

所有这些作品中,寻夫、送衣、哭城是其主要关目,具体情节则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反抗暴政的主题。在这些作品中,长城成了秦始皇暴政的象征,孟姜女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但她的哭声代表着民意,也代表着天意,所以,长城在她哭声中崩坍了。这一结局,不仅表现出人们对孟姜女的同情,更表现出人们对正义力量的向往。就这个主题而言,它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细考一下孟姜女故事的来源,你会发现,其实孟姜女并不是秦始皇时代的人!

祀梁(祀,一作“芭” ) ,名殖(一作“植” ) ,是春秋时的齐国大夫。齐庄公四年(公元前 550 年),齐袭营。祀梁和华周进军到营的郊外,被俘而死。他的妻子姓姜,字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孟姜,到郊外去迎丧。齐庄公也派人到郊外去凭吊。孟姜认为这不合礼仪,于是齐庄公只得亲自到她家中去凭吊。《 左传 》 中记载了这件事,并认为孟姜的哭改变了国俗。

汉代刘向的 《 烈女传 》 在“贞顺”条下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孟姜的事迹:(孟姜)“齐祀梁妻也。庄公袭营,殖战死 … … 祀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其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这里已经有了“哭城”这一关键情节,但刘向主要表扬的,是孟姜的“贞顺”。祀梁死了之后,孟姜既没有儿子,娘家和夫家又都没有近亲(五属,也即五服,是旧时的丧服制度,根据亲疏,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绍麻五种;穿五服的,必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在载载孑立、形影相吊,无法殡葬丈夫的情况下,孟姜用她的真情感动了周围的人,也感动了上苍。

这两则材料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祀梁和他的孟姜都是春秋时期的人,早秦始皇时期三百年有余。是什么时候,人们把孟姜女的故事背景搬到了秦始皇时期,并且把祀梁的死由战死改成了修长城而死,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不过这种改变的意义还是清楚的,秦始皇修筑长城,一直被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三国时陈琳就写过 《 饮马长城窟行 》 ,说:“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佛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范祀梁为修长城而死,比战死疆场更显得无谓,更能表现出统治者的一意孤行,也更能突出孟姜女的悲愤。

假如孟姜女故事背景和内容的变化的确是发生在唐代,那是非常好理解的。唐代堪称泱泱大国,国力强盛,同时扩张的欲望也很强烈。“安史之乱”前,朝廷奉行的是“开边”政策;“安史之乱”爆发,自然更是战火连连;“安史之乱”之后,边境也一直不见太平。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的夫妻离散、家庭破裂是免不了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无比沉痛地写过:“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说的是“武皇”(汉武帝),指的却是唐玄宗,那么,人们为什么不能用秦始皇来借古讽今呢?最高统治者的一意孤行,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 ― 在秦代、在唐代,都是一样的。

上一篇:海底一万米

下一篇:猎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