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贞观十一年(638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时武则天14岁。则天曾为太宗驯马。当时,太宗有名马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武氏侍候在侧,对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武氏之志,为之倾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多次周旋于后宫。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生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把女儿给送走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把王皇后贬为庶人。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上元元年(674),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望。嗣圣元年(684),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资料图
武则天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武则天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而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病逝上阳宫,谥大圣则天皇帝。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无字碑"让后人众说纷纭,好坏评说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第一贡献: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是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第二贡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第三贡献:稳定了边疆形势。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第四贡献: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形成了“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正是“浸已成风”,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贡献:促进一带一路大发展。武则天为保障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积极收复安西四镇,使唐朝与欧洲的东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使唐朝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的国家连接在一起。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说来,武则天执政时期,她的每一项政绩的取得都伴随着矛盾冲突,但是整个社会的经济仍保持平稳发展。而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她经历了太多的风浪,却又能在风浪中使自己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奇迹般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因此,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武则天圣迹:广元皇泽寺位于广元市城西一公里的嘉陵江边乌龙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祀庙,寺庙诊山而建,环境幽静,建于北魏晚期。则天称帝后,下诏赐寺并刻其真容,寺名“皇泽”,其真容为一石刻金妆像,表现的是武则天晚年时期的形象,至今还保持在寺内,全国唯一。寺内的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52个窟龛,1200余尊造像,其中以中心柱窟、大佛窟等规模较大,造像精美,是国内同时期佛教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