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长安十二时辰》的姐妹篇《风起洛阳》上映了,虽然出了点状况,延迟了一些,但总算是和观众见面了。
前两集的剧情,很多人应该已经看了,节奏非常紧凑,延续了《长安十二时辰》的紧张感和质感。说起这两部剧,的确有太多相似之处,时代背景都放在了唐朝,同样以悬疑破案为主题,原著作者都是马伯庸。
不过不同的是,《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时期为背景,《风起洛阳》则是以武则天时期为背景,而唐玄宗正是武则天的孙子,从故事时间上讲,风起洛阳早了半个世纪左右。另外就是,两部剧的故事地点不同,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
说到这就不能不说唐朝的两京制,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都城,长安是西京、京师,洛阳是东京、东都,武则天时期称为神都,如果说《长安十二时辰》里雷佳音、易烊千玺的组合是长安二人组,那《风起洛阳》里黄轩、王一博等组合就是神都小分队。
唐朝长达289年,其中大部分时间皇帝都在长安办公,但在唐高宗后期至唐玄宗前期,皇帝在洛阳的时间更多,经常是两头跑。所以我们看唐朝的电视剧,有的皇帝在长安有的在洛阳,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唐朝为啥要搞俩都城呢?皇帝来回跑不累吗,而且两套组织机构也容易乱啊。
这就是古人的聪明之处。一个都城如果十全十美当然好,可是每个城市都有缺点,为了弥补缺点,只能建立多个都城。就拿长安来说,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建都,足见它的优越性,但它也有缺陷,那就是太偏西了,不好控制东部地区,而当时的经济重心在东部。
另外,它的水上交通也不方便,无法直接连接江南产粮区,要知道,古代船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运力远高于马车,就跟今天的铁路差不多。水上交通不发达,影响是很大的。
隋唐大运河
而长安的这些缺陷正好是洛阳的优势,洛阳地处中部,自古就有“天下之中”的说法,可以有效控制全国任何地方,而且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通过水路,向北可达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跟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隋炀帝和唐太宗几次攻打高句丽就是从洛阳沿永济渠出发的。同时,洛阳沿大运河向南可达杭州,江南的粮食可以直接用船运到洛阳城内。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就曾作诗说:“万国趋河洛,三年一上计。”全国各地的财赋都通过运河汇集到洛阳,非常的方便。
洛水穿城而过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在洛阳定都呢?干嘛还要实行两京制?因为洛阳也有缺陷,居中有好处就有坏处,容易四面受敌,一旦天下大乱,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另外就是,洛阳盆地的面积比较小,战略纵深不如长安。因此,长安洛阳正好互补,历史上除了唐朝,西周、汉朝、北周、隋朝等朝代,都曾实行双都制。两个城市各有所长,用唐玄宗的话说就是“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
王朝刚建立时,天下还不稳定,定都长安能够保障安全;等天下太平之后,安全问题已经解决,定都洛阳更有利于治理天下。简而言之,长安适合创业打天下,洛阳适合治天下。纵观唐朝的历史,其实正应了唐玄宗的这句话。唐高祖、唐太宗时期,天下还不稳定,所以定都长安,到高宗之后进入盛世,洛阳的地位逐渐提升,一度超过长安,到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洛阳的地位再次下降,唐朝皇帝从此待在长安,再没有去过洛阳。
洛阳和长安地理位置和政治上的差别,也造就了两个城市不同的文化风貌。长安靠近西北游牧民族,民风更加彪悍,普遍具有尚武精神;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最集中的地方,文化气息更浓。唐朝卢照邻写过一首诗,我觉得很能概括洛阳和长安文化的不同,“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游侠就是侠客,游侠遍地是长安尚武之风的具体表现;才雄就是才子、人才,洛阳自古才子多,汉魏文章一半出自洛阳,唐朝诗人杜甫、刘禹锡、李贺等,都是洛阳人。
洛阳和长安是中国城市史上的双子星,主导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座城市。从狄仁杰到长安十二时辰,再到风起洛阳,以长安和洛阳为背景的电视剧越来越多,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也希望这样的剧能多一些,让更多人了解洛阳和长安,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我是陈评,品评中国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点击关注我,下一期带大家解读隋唐洛阳城的历史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