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庆历五年(1045),曾经慷慨激昂、励精图治的宋仁宗下诏废止一切改革措施,随即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州市)担任地方官。
不久,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人士也相继被外派地方。至此,历时了一年有余的庆历新政以全面失败告终。
改革失败对范仲淹打击很大,他被贬到邓州后身体一直不好。这时他接到好友来信,邀请文满天下的范仲淹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
为激励因力图改革而遭遇贬黜的同僚们,范仲淹在邓州的花洲书院挥毫撰写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岳阳楼记》。
范仲淹用洗练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并借景抒情,勉励失意的朋友们不要因自己的不幸而感到忧伤。
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较区区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真切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为日后无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所推崇。
范仲淹为官数十年,他在地方勤政爱民,为各地军民所感激传诵,西北的少数民族将他当作父亲一般尊敬,羌人称其为“龙图老子”。
他在朝廷直谏不屈,屡次获罪贬黜仍不妥协。
由他主持的庆历新政触及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虽然因腐朽势力的阻挠、反对而失败。
但是这次改革却直接引发了士大夫的议政风气,广泛传播了改革思想,为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楷书道服赞》为纸本,是范仲淹唯一传世的楷书作品。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评价其书为“落笔痛快沉着,似近晋、宋人书”。此卷结字端谨、笔墨清健,有晋人书风。《岳阳楼记》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后世有“居官警语”云:
“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
“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