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年(1681年),于成龙蒙康熙帝召对,皇帝对他非常满意,称赞他为“清官第一”,赐帑金、御马,并御制诗歌赠送给他,以示宠幸,并升他为两江总督(江南江西总督)。
电视剧中的于成龙形象
正当于成龙要向皇帝跪安时,康熙又发话了:“于大人,你为官廉洁,知人善任,临赴任前,还要为朕再举荐一人。”
“承蒙圣上垂爱,微臣斗胆举荐一人,此人应该不负皇恩。”于成龙略一沉吟,回答说。
“快说,此人姓甚名谁?”康熙皇帝已急不可耐。
没想到,于成龙的回答,让康熙皇帝目瞪口呆:“他的名字叫于成龙!”
什么?你于成龙吃错药了吧!这前脚刚要去两江赴任,却又推荐了你自己,这不是拿皇上涮着玩呢?
见康熙皇帝一脸的惊愕,于成龙这才慢慢地开始向其解释。
原来,此“于成龙”非彼“于成龙”,而是另有其人!
事实上,在康熙年间,真的有两个于成龙,两个人的名字一模一样。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18年(公元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当时他已经45岁,可谓是大器晚成。罗城县地处深山,县衙设在丛林之间,于成龙每天接济百姓,问民疾苦,创养济院,官声极好。六年后,他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其后累官至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等,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擢升西江总督。
当时康熙皇帝想要澄清吏治,培养清官,在于成龙外放之前,就让他举荐几个官员。
巧合的是,于成龙所举荐的人,名字也叫于成龙!
说起来,咱们中国真是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啊!同名同姓的大有人在,可是在同一个朝代中,两位官员叫一样的名字,在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
由于两个人同名同姓,所以于成龙所举荐的这个人,后来大家都称呼他“小于成龙”。
小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任乐亭知县,第二年任滦州知州。在于成龙的举荐下,康熙皇帝任命小于成龙为江宁知府,然后在使用中慢慢培养。
康熙23年11月,康熙皇帝南巡到江宁,经明察暗访,证实了小于成龙为官廉洁,不负于成龙推举。于是康熙皇帝很高兴,对他予以嘉奖,并升其为安徽按察使。
就在康熙南巡这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终年六十八岁。他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为之罢市巷哭,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并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
雍正朝时,于成龙入祀贤良祠。
长江后浪推前浪,两年后的康熙25年二月,康熙皇帝擢升小于成龙为直隶巡抚,等于是接替了原来于成龙的职务。
直隶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属于天子脚下,权贵众多。小于成龙上任后,面对仗势欺人的官宦子弟、土匪豪强、宫廷太监等为非作歹之徒,他不畏强暴,勇敢果断。先后将积年巨盗、市井恶棍、潜土豪恶霸抓获归案,两年后盗匪扫平,百姓沉冤得雪,民众悦然欣慰,都称其“于青天”。
走了一个于青天,又来了一个于青天,这既是百姓之幸,也是朝廷之福!
他成为名声显赫的封疆大吏,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康熙皇帝特旨加太子太保,并赐鞍马银两等。
由于他不贪不占,一直过着很清贫的日子,一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康熙帝洞鉴其清贫,就在内城赐给他一套大宅院,房屋194间。这样一来,使得一家人能够享受同居之乐。
有一次,康熙帝御驾亲征追击噶尔丹,当挥师追至拖诺山时,军粮将尽,而于成龙所运粮饷尚未赶到,康熙皇帝着急得不得了,就下旨斥责。后来,他见于成龙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带着军粮赶来时,顿时大为感动,什么脾气都没了:“卿辈辛苦,得成大功!”
由此看来,康熙皇帝也是先入为主,在心里早就把小于成龙定位一个好官了!换作别人,这事肯定要受罚。
康熙三十九年初,小于成龙患病,康熙帝立刻召小于成龙之子问明病情,令他其驰赴清江省视父亲,并派御医随同前往诊治。
二月二十七日,小于成龙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康熙帝深为哀悼,赐谥号“襄勤”。
到了雍正八年,小于成龙也入祀贤良祠。
两个于成龙都做过封疆大吏,并且为官清廉,还都入祀贤良祠,这也太巧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