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张保富
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性发育成熟之后,由于性激素水平影响,卵巢周期性排卵,当卵泡进入宫腔之后,没有遇到精子,没有形成受精卵,那么就会进入下一个生理周期,即月经期出现子宫内膜剥脱出血的情况。
但谈起“大姨妈”,很多人只感觉尴尬和羞耻,很多人对“大姨妈”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区。
月经具有周期性济源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孟慧峰介绍,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
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天~35天,平均28天,缩短或延长3天左右均属正常。
另外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受体质、年龄、气候、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月经周期也会有所差异,但每位女性的月经周期都有自己的规律性。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
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岁~14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岁或迟至16岁,近年来月经初潮年龄有提前趋势,16岁以后月经尚未来者应当引起重视。
月经初潮的早晚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其他因素如营养体重亦起着要作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医师刘青说,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在我国女子46岁~52岁期间绝经,都属正常范围。
判定“大姨妈”是否正常,要从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颜色、质地、是否痛经等方面评估。
一般女性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偶尔出现月经提前或者退后7天以内是正常的,不需要慌乱。
经期一般是2天~8天,平均4天~6天干净。
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称为经量,正常的月经量为20ml~60ml,经期每日经量,第1天最少,第2天最多,第3天较多,随后几天量逐渐减少。
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少于20ml或行经不足2日称为月经过少。月经血正常情况下是暗红色、没有血块、有一定血量。
月经的四大异常表现“相邻月经周期天数相差不超过7天。”孟慧峰表示,月经频率小于21天属于月经频发,大于35天为月经稀发。
孟慧峰总结了月经的四大异常表现及病因:
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情况,也可能由功能性子宫出血所导致。
如果月经提前,但月经周期比较规律,且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都比较正常,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情况。如果月经提前,但月经周期不规律,且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不正常,可能由功能性子宫出血所导致。
月经推迟
平时月经比较规律,如果月经错后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就要考虑月经推迟。
引起月经推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近期有性生活的女性,可先用试纸自行检测尿液或到医院抽血检查,看自己是否怀孕。
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压力过大或者过度熬夜时也会引起月经推迟。
经常口服紧急避孕药或者是某些特殊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或者激素等可导致内分泌失衡,引发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月经推迟。
部分人群身体存在某些妇科疾病,也会引发月经出现异常推迟,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月经血量过少
指月经1天~2天就没有了,血量很少。
患者来月经时血量很少,血色很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过度节食减肥;口服避孕药物;卵巢功能减退;手术操作损伤了子宫内膜等都会引起月经量过少。
月经量多
指经期长而且排血量十分多,比正常情况的排血量多很多。
导致月经量过多的原因大多是药物或者疾病原因引起的,所以出现月经过多,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给予针对性治疗。
痛经严重时要及时就医刘青告诉记者,女性经期一般没有不适的感觉,仅有部分女性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属于正常现象。
部分女性由于年龄、体质、气候变迁、生活环境等影响,导致正值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或伴腰骶酸痛,剧痛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出甚至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称之为痛经,需要及时就医。
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主要病机。
月经来潮的时候就有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多由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过多,或血管紧张素和催产素过高使平滑肌及血管收缩力度加强,导致患者经期与经前出现下腹痛,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
月经来潮数年后出现痛经属于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或中年女性,生殖器官多有明显病变,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引发痛经症状。
“有人认为痛经不是什么大病,吃点止痛药就行了,其实这是误解。”刘青表示,严重的痛经会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有的患者会依赖口服止痛药来缓解症状。
但止痛药吃多了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机能失衡、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好的情况出现,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她说,月经其实是子宫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周期性指令的应答,月经的正常与否可以直观地反映该性腺轴的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您的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超过1周,7天以上还淋漓不尽,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颜色异常,有血块或痛经严重,排卵期出血等上述方面症状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仍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
不规律的“大姨妈”可能代表着内分泌系统的紊乱,长期月经不调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排卵异常、慢性妇科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
及时就诊,让专科医生来诊断到底属于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经间期出血等,明确病因,根据个人情况,中西医结合,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月经出现异常?孟慧峰说,心情不好和不规律的工作和休息是月经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月经期间,女性身体相对虚弱,可以在这段时间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如瘦肉、奶制品、鱼类和坚果等。
多数的妇科及内分泌疾病都会引起月经异常,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有效避免“大姨妈”出现异常。
刘青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补充:
1.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忌冒雨涉水、游泳以免受寒,避免熬夜、注意休息,增强体质。
2.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进行重力活动。
3.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卫生巾以及内裤,尽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禁止同房、盆浴、阴道冲洗、游泳。洗澡时建议淋浴。
4.经期可以适量运动,但是不宜剧烈运动,比如日常生活走动、散步、慢跑。
5.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
6.女性经期非必要应尽量避免用药,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得不用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