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站

时间:2023-12-08 23:35:30编辑:异灵君

代马沟站。

马桥河站。

开道站。

密山站。

亚布力站。

乘坐火车观光的人们都喜欢凭窗而坐,既轻易饱览沿途风光,又可观车站全貌、车站站名,留下深刻记忆。

中国铁路汗青悠长,站名耐人寻味,蕴含着粘稠的汗青文化,彰光鲜内陆的风土著情和地舆风貌。妙趣横生的车站站名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因蜂蜜得名的密山站

密山站位于林密线(林口至密山)170公里849米处,地处故国东北边陲密山市,三等站。密山站始建于1935年,原名称东安站。

据《密山县志》载,地名密山,以境内蜂蜜山而得名。该山位于穆棱河与兴凯湖之间,百年前,此山丛林茂密,野蜂成群,岩峦上蜂蜜流淌,故得名蜂蜜山。

1885年,清当局在此设治放荒。1899年,设立蜜蜂山招垦局。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向清廷奏请,于吉林界限增设密山府。第二年正月初十日,内阁政务处奉旨依议,增设密山府。清当局下发批文,印鉴均将“蜜”字改为“密”字。密山之名由此降生,并沿用至今。

密山站始称东安站。1932年密山陷落,侵华日军改密山县为东安省,出于经济攫取和军事目的,日军建筑牡佳线支线林虎铁路(林口至虎林),且在密山设车站。1934年5月,车站动工,1935年6月完工,定名东安站。1945年,日军屈膝后,本地当局作废东安省,恢复密山县,车站改名密山站。

磨刀石站难寻磨刀石

磨刀石站位于滨绥线(哈尔滨至绥芬河)375.1公里处,始建于1900年,四等站。磨刀石,顾名思义,即能够磨刀的石头。然而,站名“磨刀石”与磨刀词义并无关系。

据《宁安县志》载:“磨刀石”是由古地名“磨力石”演化而来的,“磨力石”是本地土著女真族说话发音,并没有磨刀之意。“磨刀石”作为地名,始于明末清初。其时,多量山东人、河北人到此砍木、采黄金,汉民认为原地名“磨力石”词不达意、难以懂得。于是,把“磨力石”去掉“力”字的头,改成“磨刀石”,使语义通顺、好记易懂,这一名称就如许被撒布下来。尽管这里山上巨细石头举目可见,但实际并不克磨刀。

车站候车室建于1912年,采用中东铁路通用设计,房舍行使斜坡地势建筑。站舍为俄罗斯田园建筑气势,墙角、檐口和窗楣均用砖垛凸显;建筑举架高,墙体厚,窗高而窄,外墙采用米黄色,呈现出严寒区域建筑的特点。

开道站得名开山修路

开道站位于滨绥线236公里623米处,四等站,始建于1941年。车站四面环山,站名“开道”二字,有开山修路之意,可谓顾名思义。说起此站名的由来,果真与修铁路、开山洞亲切相关。

史料载,20世纪初,这里照样一片茂密的原始丛林,红松遮天蔽日,延绵几十里。1899年,沙俄建筑的东清铁路东部线高岭子线(现已拆除)从这片原始丛林西南侧经由,并设高岭子、石头河子、亚布力、冷山4个车站。铁路通车后,沙俄木材商纷纷来到这里,对这片原始丛林进行大规模开采,使这里守候外运的木材聚积如山。为加速对木材的攫取,沙俄由石头河子站向这里铺设了铁路专运线,将木材装火车运往哈尔滨等东清铁路沿线城市。因这里位于石头河子站东北偏向,人们称此地为东北沟。

1932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5年强行收买了中东铁路。滨绥线高岭子段山高坡陡,火车过岭时只能牵引数节车厢,且事变一再发生。出于军事和经济目的,1939年,日本侵略者决意避开高岭子段,开凿杜草地道,建筑开道绕行线。

杜草地道全长3873.5米(下行线地道),工程浩荡,数以万计的山东、河北农民纷纷涌向这里。一时间,东北沟生齿急剧增多,街区络续扩大,一度显现繁荣情景。因其时人们都是奔“开道”而来,逐渐地,原地名东北沟被“开道”所庖代。

亚布力站得名苹果树

因苹果树而得名的车站,即现滨绥线亚布力站,距哈尔滨站209.6公里,三等站。该站始建于1900年,地处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亚布力,是由俄语“亚布洛尼亚”演化而来,译成中文为苹果树之意。

据《尚志县志》载,1899年,沙俄建筑东清铁路时,筑路华工住在该地暂时搭建的大工棚里,人称此地“北大棚”。不久,一沙俄领班发现四周山上长有一片苹果树,并结有累累果实。他感应“北大棚”作为地名字义死板,不如“苹果树”富有诗意,遂将“北大棚”改称“亚布洛尼亚”(俄语苹果树译音)。其时,筑路华工均来自山东、河北和辽宁,他们想念故里,祈求安然,认为苹果寄意安然甜美,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好运,便一致赞成。由此,“亚布洛尼亚”成为这里的地名。1901年3月3日,东清铁路东部线(现滨绥线)全线通车,车站命名“亚布洛尼亚”。新中国成立后,因“亚布洛尼亚”不相符汉语发音习惯,取谐音改称亚布力至今。

岁月荏苒,白云苍狗。往日沙俄领班发现的那片苹果树已无处可寻,而亚布力这一名字却撒布下来。

两个因马得名的车站

代马沟站和马桥河站是滨绥线老线路上的两个四等站。探究其站名的由来,都与马亲切相关。

代马沟站位于滨绥线400公里850米处,原名抬马沟站。据《宁古塔副统衙门档案》记载,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设屯时起名抬马沟屯。传说在辟路建屯之初,人马过此地沟壑时,时常陷于草甸淤泥,人陷入易自拔出险,马陷入非世人抬出而不克自拔,故得名抬马沟。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东清铁路在此设站时,依地名取名抬马沟站,1911年改称代马沟站,沿用至今。

马桥河站位于滨绥线459公里235米处,据《穆棱县志》记载,马桥河地名始于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相传辟路建屯之初,河两岸草甸沟泽纵横、河流狭小、河淤积深,行人涉越难题,马常陷淤泥中而不克自拔。每遇此景,人便以马为桥,脚踩马背过河,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称这条河为马桥河。又传,因建在河上第一座木桥简陋,只准走人和马,禁绝走车,人称此桥为马桥,故桥下之河得名马桥河。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河右岸的一个村子取名马桥河。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中东铁路在此设站,初称八站,后依地名取名马桥河站。马是人类的同伙,站名中带“马”字,令人备感亲切。

列车飞速前行,造型各异的车站建筑、妙趣横生的站名出色纷呈,站名背后则是一段段让人难忘的铁路汗青。

本文图片由王宝滨供应

上一篇:佐和子

下一篇:唐朝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