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阴

时间:2023-12-09 23:05:59编辑:异灵君

流火七月,天气热的像蒸笼一样,在这炎炎夏日下,最爽的莫过于打开冰箱,喝一瓶冒着凉气的冰镇冷饮,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感恩的就是冰箱的发明者——卡尔.冯.林德,是他让我们享受到了现在科技的便利生活,想想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候,那日子得多难熬啊,但其实走近历史,你就会大吃一惊,古代也是有冷藏食品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没有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在炎热的盛夏酷暑又是如何冷藏食品的呢?公元前2000多年,西亚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开始在坑内堆垒冰块以冷藏肉类。中国在商代也已懂得用冰块制冷保存食品了。

存积冰块并不是个简单事,也只是王侯贵族才可以做到,到了秦汉时期,普通人家过夏天,“冷气”的主要来源是水井,因此智慧的古人就发明了“井藏法”,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镇西瓜”。苏东坡在《格物粗谈》中曾提到:“夏天肴馔悬井中,经宿不坏。”其次为“冰藏法”。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即有储藏食品的“冰鉴”,这是一种铜制的用来藏冰的容器。在古籍《周礼》中就有冰鉴储存食品的记载:“祭祀供冰鉴”。冰鉴,大概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

早在周代,我国即建有简易的“冰库”,称之为“凌阴”,到汉代又称为“凌室”,是一种容积较大的冰窖。但周秦以后,只有皇宫才建有“凌阴”。至隋唐,民间肆坊始出现土冰库。据顾禄《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民间藏冰已较普遍,当地人置窖冰,每逢盛夏,街坊担卖,谓之“凉冰”。可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

盛夏酷暑,古人还把“冰箱”技术运用到生产运输中。唐代杨贵妃喜欢食荔枝,唐玄宗专门安排快马从岭南运来,故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语。然而从岭南到长安,快马接力,日夜不停,也要走上几天,所以要确保荔枝新鲜,美人开颜,盛荔枝的容器想必是经过了加冰处理的。冷藏技术到明代就更为发达了。明代于慎行诗云:“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鲥鱼是产于长江下游的一种名贵的鱼,经三千里路运到长安后尚能“带雪寒”,原来用的是“冰船”。

明代黄省曾在《鱼经》里写到,当时渔民常将白鳞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谓之“冰鲜”。这样看来,“以冰养之”的储藏方法,我国古人最迟在明代就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了。有人将这种“冰船”,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冷藏船”。

相关阅读:

如果没有冰箱,食物在夏季很快会腐烂,古人是怎么保鲜食物的呢?虽然我们对没有什么科学技术的古人并不抱希望,但有时候他们的智慧依旧能帮助他们做出比我们如今并不差甚至更好的选择。

在中国古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当时的人力是十分惊人的。拿储存食物这件小事来说,他们发明了冬季采冰放进冰窖,夏季储存食物用的办法。这当然要比用冰箱耗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并且普通贫民不一定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

但是作为达官贵人和皇帝贵妃,享受这样的服务是十分轻松的。把冰从深深的冰窖中取出,放进冰鉴里就可以轻松吃到冰镇饮料和水果了。因为是冬天的冰更自然也更凉动的也更结实,所以冰镇的效果也更好。这样一来古代不少贵族的确享受了比我们还舒服的生活也是有可能的。说起来我们的冰箱只不过是有限的空间放的东西也并不是样样都能维持长久新鲜。但是有专门负责看管的冷库能够合理储存更多的食物,甚至把各地进贡朝奉的时鲜水果都很好的保存,这样的贵族生活不少一般现代人能享有的。除此之外古代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独特保鲜食物的办法,比如他们虽然挖不了特别深的冰窖,但是一口水井在底部的温度就会低很多,所以他们把食物放到井底吃的时候再捞上来,也是有不错的口感的。相比冰镇的水果之类这样的微凉倒也更健康舒适一些,更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子。

所以虽然古时候的冰镇饮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喝到,但不同的人群阶级都有不同的食物保险方法,这也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我们在小时候经常会听到街头卖冰棍的老头的叫卖声,那时候没有冰箱我们也只是偶尔才能吃到一根冰棍而已。比起古人更早的智慧和办法不是差了很多。

而且有头脑的古代商人还发明了一种卖鱼的好办法,他们冬天的时候抓到鱼立刻就扔到冰块中保鲜,到了吃鱼的时节他们就用冰块保存运送到京城来贩卖,虽然贵了点,但享受到这么新鲜天然的冰鲜鱼也是十分难得的。看来有钱就能享受好生活,就在古代也是一样的道理呢~!

上一篇:月球上发现了活嫦娥

下一篇:张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