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刺刀,大家肯定不会陌生,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真实的战场影像,都经常能看到刺刀的身影。拼刺刀的场景让无数人热血沸腾。许多人觉得,刺刀是一种简单落后的武器,但事实上刺刀不仅历史悠久,实际制造起来还十分复杂,并且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余热。
早期的步枪是火绳枪,发射速度慢,射程近,精度也差。火枪兵开完枪后会有很长的一段“冷却期”,这时如果敌人冲到面前就基本束手无策。后来法国人将长矛的矛尖塞进枪口,这就成了刺刀的雏形。
后来大家觉得塞进枪口的刺刀很不方便,影响射击,所以英国人发明了套筒式刺刀,这样就可以带着刺刀射击。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套筒式的刺刀安装不牢固,紧张战斗中刺刀容易掉落。后来卡槽式刺刀座就被发明出来,使得刺刀安装更加快捷牢固。也就是这个卡槽也成为了刺刀制造中最复杂的部分,由于零件很小很精致,而且还需要高质量弹簧,在抗战期间中国兵工厂大多无力制造刺刀。
套筒式刺刀
所以无论是八路军还是国军,刺刀数量一般都远少于步枪数量,使得战士们不得不带一把大刀用于白刃战。这不仅沉重而且大刀近战不如上了刺刀的步枪好用,在白刃战中吃了不少亏。以至于许多战士在收集战利品时更愿意去寻找完好的刺刀。
刺刀座的复杂工艺是当时中国难以达到的
在刺刀的设计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在欧洲,因为刺刀是融合了过去长枪兵的功能,所以刺刀一般都是圆锥形,便于突刺,典型的就是苏军的刺刀。而日本因为崇拜武士道,格外喜欢白刃格斗,所以刺刀是剑形,除了装在步枪上拼刺外,取下来还可以做匕首。
日军的刺刀像是一把短剑
中国研制的几款步枪延续了苏联的设计,刺刀与步枪连在一起,平常折叠起来收在枪管下。由于当时我国钢材质量一般,为了加强刺刀的强度,刺刀的截面是个三棱形,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三棱刺刀。实际上这种刺刀杀伤效果并不很突出,只是在对越作战中,我军士兵强悍的战斗力使得敌军对这种刺刀印象深刻。
中国56式半自动步枪配备的刺刀
在一般人的脑海中,拼刺刀是一种落后的战斗方式,而且一提到拼刺刀总会想到中国军队或者日本军队。其实要论拼刺刀,欧洲军队才是祖宗,尤其英国军队,英军可能是最爱拼刺刀的军队。在自动武器出现前,虽然步枪精度与射速已经显著提高,但是火力还是稍显薄弱。所以当时英军的一个绝技就是,在射击几轮后发动冲锋,冲到敌军面前发起白刃战。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士兵素质很高,组织度远超其他国家。所以能在地方的射击火力前保持镇定,能在拼刺刀时保持镇定。一方面是当时作战效果好,另一方面也是骑士精神在英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认为拼刺刀才是勇敢的表现,只会射击简直是娘炮。
拼刺训练中的英军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与大清的战争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双方火器差距还不是太明显。英军的优势是士兵训练的比较好,火炮火枪打得更准更快。但真正击溃清军的还是英军的刺刀。当时无论是江苏还是广东,当地的军队早已经腐烂不堪,平常面对起义的农民还能用火枪吓唬住,面对疯狂冲锋的英军几乎不堪一击。英军娴熟的拼刺刀技术加上强壮的身体,使得清军在白刃战中毫无优势,屡屡被击溃。穿着红色军装疯狂冲锋的英军士兵也就成了无数清朝士兵的梦魇。
直到一战时,英军依旧迷信自己的刺刀与步枪,瞧不起机枪这种笨重的家伙。在战争初期,英军经常向德军发动刺刀冲锋,结果被德军用马克沁机枪轻易的射杀。终于在损失了最优秀的几万军人后,英军才意识到自己的刺刀过了时,乖乖地躲在战壕里打机枪。
到了二战时期,由于英国陆军表现太差,在德军的轰炸机与坦克面前只有逃跑的份,根本没有拼刺刀的机会。而在与日军作战时,更是被他们心目中的小矮子们狠狠的教育一番。
但是英国人的刺刀情节还没有泯灭,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国陆军在登陆马岛后,就用一次刺刀冲锋拿下了阿军的阵地,损失则只有敌军的一半。而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支英军20余人的特种兵小队被伊拉克一个连包围,在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英军再次发动刺刀冲锋。结果伊军被吓得不轻,英军成功突围。不过说是刺刀冲锋,很可能只是装上刺刀后的冲锋,真正用刺刀解决的敌人应该没几个。
英国的L86步枪拼刺刀时十分别扭,但英军仍然喜欢刺刀
目前,随着士兵火力的不断提高,拼刺刀的机会几乎不存在,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没有放弃刺刀训练。虽然在实战中用不上,但是可以培养士兵的勇气,也体现一支部队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