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牛蛙

时间:2023-12-25 23:34:50编辑:异灵君
牛蛙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它们是来自北美洲地区的一种大型的沼泽蛙,因叫声如牛而被称为牛蛙。牛蛙也就是美国青蛙,在中国养殖后作为采用来培育,因此也叫菜蛙,把本地的青蛙叫青蛙。牛蛙和虎纹蛙也不同,虽然皮肤都是麻色的,但牛蛙有青绿色比较多,有一定的差异。牛蛙肉质鲜美,富含大量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能滋补强身,补虚功效比较好,也有青蛙的祛湿利尿的药用功效,是目前我国养殖的重要的水产品之一,但在国外是不被食用的,泛滥成灾的局面。很多农民朋友对牛蛙还是不太了解,下面小编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牛蛙简介

牛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牛蛙,俗名美国水蛙,个体硕大,生长快,产量高,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目前己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牛蛙 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但同时牛蛙也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一员。

二、牛蛙动物学分类

中文名牛蛙外文名Bull Frog ,American Bull Grog别
名菜蛙拉丁学名Lithobates catesbeiana(Shaw)二名法Lithobates catesbeian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纲两栖纲Amphibia亚
纲滑体亚纲目无尾目Anura亚
目新蛙亚目科蛙科Ranidae属蛙属 种牛蛙分布区域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新疆、云南、浙江、福建等引入路径有意引进,用于养殖目的种群建立状况部分地区建立种群原
产北美

三、牛蛙形态特征

成体体长一般在70-170毫米间,最大可在200毫米以上,是现生最大的蛙类之一。皮肤通常光滑,无背侧褶,吻部宽圆。雌性的鼓膜约与眼等大,雄性的则明显大于眼。颗褶从眼后绕过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为明显。第四趾甚长,蹼不能完全达趾端。体色由于地区的不同,往往变化很大。背部变化从绿色至棕色均有,但多为绿色。通常杂有棕色斑点,有时有灰色或棕色的网状花纹。腹面白色,有时有灰色斑,在成体的喉部,常常有黄色条纹 。

四、牛蛙生活史

从卵产出起至长成能繁殖的成蛙需要4-5年,在广东气温较高的地区只需要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可存活7年以上。
生境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典型的栖息环境——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湖泊、池塘内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沿岸被灌木遮蔽。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均能生存和繁殖。

五、牛蛙产地分布

牛蛙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已被世界上多数国家引种养殖。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目前牛蛙在我国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均有较大规模养殖,养殖产量逐年递增,近几年牛蛙产量已达15万吨。
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及时间:1959年从古巴引进,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甘肃、四川、云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以及厦门、宁波、中山、湛江等地进行驯养。

六、牛蛙主要价值

牛蛙全身都是宝,是集食用、药用和皮用于一身的大型经济蛙类。牛蛙肉是上乘美味食品和高级的保健药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同时,牛蛙肉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解毒的功效,夏季食用可避免皮肤生疮毒,手术患者食用可促进伤口愈合,肝、肺病患者食用可明显增进食欲。此外,牛蛙皮是优质的乐器材料,上等的制革原料,还可提炼高级豁胶;牛蛙油可制优质油脂,牛蛙脑垂体是高效的催产激素,牛蛙的下脚料可制优质饲料。牛蛙还是良好的实验动物,是忠实的植保卫士。人工养殖牛蛙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价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七、牛蛙研究进展

牛蛙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0年代末首次引入我国。养殖牛蛙具有生长速度快、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现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国内关于牛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殖技术、养殖条件下及自然条件下的生活习性等方面。但随着牛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自繁自养、近亲繁殖而导致牛蛙生长减慢、个体变小、繁殖力下降、抗病力下降等种质退化现象,很多学者开始从牛蛙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基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王晓清等对牛蛙的可称量性状、生长特性、繁殖力进行了研究,以找出其生物学特征和生长规律,为鉴定牛蛙和其它蛙种、保护和保存牛蛙原种优良胜状及种质、避免苗种生产中种质混杂和退化提供参考。王晓清等针对雌雄牛蛙器官组织LDH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鉴定牛蛙品种或种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对丰富牛蛙遗传学基础研究,促进牛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牛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也有相关报道,而朱传炳等进一步研究了牛蛙的核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更为准确的遗传背景和理论依据。陈爱萍研究分析了牛蛙的营养成分;王晓清等对雌雄牛蛙的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评估牛蛙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提供科学依据。郑小乐等针对牛蛙软罐头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郭晓强等对牛蛙系列产品的加工进行了探讨研究,做到可藏性佳、具有营养型和方便性等特点。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食品营养化、方便化和速食化等要求日益提高,牛蛙的深加工制品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研究成果对牛蛙养殖业、综合利用及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牛蛙饲养管理

幼蛙的饲养:1、幼蛙饲料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 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虾等;另一类 为“死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家禽内脏、碎肉、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2、喂食方法
喂给幼蛙的饲料必须投喂在食台上,食台可用泡沫板或木框聚乙烯网布制作。幼蛙以每250-300只搭设1个食 台为准。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食。驯食的原理是使饲料在水中移动,让幼蛙误以为是活饲料,从而完成摄食。驯食一般要求在幼蛙变态后的5-7 天进行。常用驯食方法:①拌虫驯食 。即将蚕蛹、猪肺、鱼块和人工配合饲料等加工成直径小于3毫米的颗粒词料放人食台,按比例放人黄粉虫、蛆虫、蚯蚓等活饲料。拌虫驯食一般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死饲料”和“活饲料”的比例为1:2,第二阶段为1:1,第 3阶段为2:1,每阶段7-10天。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长时间,直到幼蛙能直接摄食静态饲料为止。②抛食驯食。在幼蛙比较安静的堤边斜搁一块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1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食台。每天定时将饲料抛向斜搁的小木板上,让饲料沿斜放的木板滚落到下面的食台上。③滴水驯食。即在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内放置1-2块小石块,食台网底沉人水中4-5厘米,食台的正中上方设1条小水管,水连续不断地滴入食台正中,荡起水波和涟漪,再将静态饲料放人食台,其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断地漂动。④震动驯食。将弹性很好的弹簧安装在食台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将食台安装在牛蛙池四周的堤梗边或池中陆岛上,食台底部离地面5-7厘米,食台上放“死饲料”和少量的蛆虫、蚯蚓等,牛蛙看见蛆虫即会跳上食台。随着牛蛙不断地跳上和跳下,食台上下震动带动了“死饲料”不停地震动和滚动。
3、饲料投喂量
牛蛙幼蛙食欲十分旺盛,一天之中摄食的时间一般都在6小时以上。因此,投饲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的饲料以2-3小时内吃完为佳。日投饲量为蛙体总重量的10%-15%。幼蛙的管理:1、遮 阳
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因此幼蛙池必须设有遮阳棚。遮阳棚一般用声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1倍左右,高度高出食台平面0.5-1米即可。也可采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1.5 米处遮阳。此外,还在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2米高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阳,又能收获作物。
2、控温
幼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感到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死亡。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更换部分池水。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且新水和 原池水温差不得超过2-3℃。还可以向幼蛙池四周空旷的陆地上每天喷洒1-2次水降温。越冬保温措施包括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防污
要经常清扫食台上剩余残饵,洗刷食台。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池水清 洁。每隔10-15天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幼蛙池。一旦发现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换人新水,保持池水清洁。
4、除害
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可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捕捉、驱赶蛇。
5、分养
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致,蛙体大小相差悬殊。因此,在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 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幼蛙生长同步,以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成蛙的饲养管理:1、成蛙池的选择与设计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因此,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或在建池时,池壁高出水面30~40cm,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在高温季节,牛蛙喜欢栖息于荫凉水中,蛙池周围应多种高大树木遮荫,无树木者,可搭荫棚,大的池塘或洼地,还可在其中种值莲藕或其他叶多叶大的挺水植物,周围陆地多植花卉,既可吸引虫蝶,又使整个饲养环境显得优美。
牛蛙养殖池内都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在自然条件下,它们可以利用隐蔽物或洞穴作为栖息场所或藉以逃避敌害的屏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整个饲养池都是适宜的栖息环境,又没有什么敌害侵袭,故没有设置隐蔽场所和洞穴的必要。相反,牛蛙长时间躲在隐蔽处,影响摄食和生长。成蛙若要在室外越冬,只需把池水加深到1m左右,不要搭棚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在有温泉水或工厂余热的地方,可以利用热源进行冬季加温养殖。
室内养蛙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为了充分利用面积,室内蛙池设计应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为蛙的栖息和摄食的场所,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接纳排泄污物的区域。浅水区保持水深10cm左右,深水区水深30~40cm,进水口在浅水区,出水口在深水区,进出水口成对角线。深水区只占整池面积的1/4~1/5,可设在池的一头、四周或出水口附近。
2、成蛙半精养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称为半精养。
将体重100g以上的蛙放入以上大池或稻田,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按精养方式那样每天投饲。但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可用天然饵料补充。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昆虫趋光,对不同的灯光有一定的选择性,诱虫效果黑光洒优于日光灯,日光灯又优于普通电灯和白炽灯。诱虫的时间可从4月初开始,至10月初结束。刚好是在牛蛙的最适生长期内都有虫可诱,而虫的多少也几乎与牛蛙对饵料的需求量相吻合。因此,若能很好利用灯光诱虫,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白天再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效果更好。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m左右的水面上方0.3~0.5m处,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收不到好的诱虫效果。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傍晚开灯,诱虫主要在上半夜,下半夜较少。若蛙多虫少,也可通宵开灯。下雨、大风则不宜开灯。半精养方式,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10~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3、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室 内 的 养 蛙 池 , 一 般 面 积10~20m2不等,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g,密度可稍大些,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在常温条件下,成蛙的养殖是4~10月,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在22~28℃条件下,每天可投喂2~3次,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若温度低于22℃或高于28℃,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利于室内通风。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关闭门窗,以便保温。
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可在投饵前敲响器具,或将室内电灯打开,作为给饵信号,以后形成条件反射,一有信号,牛蛙就集中到浅水区摄食。
牛蛙的配合饲料,是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成蛙在养殖一段时间后,体重约在200~250g左右时,可补充投喂一些新鲜小鱼虾、蚯蚓及动物内脏等,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除了定时投饵外,还要每天换水,清洗食场,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及时防病治病,严防蛇、鼠侵袭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加温养殖,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越冬管理:1、洞穴越冬:
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可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处,平水位线挖若干个直径15cm,深1m 的洞穴,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2、潜水越冬
蛙池要保持水深1~1.2m,不要让水面结冰,池底要留有淤泥6~9cm 厚,以便牛蛙潜水蛰伏淤泥越冬。当遇到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要进行水面破冰,以防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凝固。
3、草帘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高约 70cm左右,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 40cm 左右,用木竹搭架,铺上草帘(重复叠盖),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 10℃左右。
4、室内越冬
在室内向阳方向用砖砌一个高50cm左右的池子,在池内铺上松土30cm 左右,再在池内放一个水盆,盆缘与泥土等高,使土壤长期保持一定湿度,池口加盖薄膜封包,还可以在池内悬一盏40W灯泡升温,保证牛蛙安全越冬。

九、牛蛙病害防治

1、蝌蚪气泡病患病的蝌蚪,身体膨胀,仰游在水面,肠内充满气体,严重时很快死亡。病因是水中溶氧过饱和。
流行期:主要在夏季。防治:对蝌蚪池中的水质要注意检查,水生植物过于繁茂的池,应经常注入新水;发生气泡病后,应将漂浮的蝌蚪捞置于新鲜水中暂养,停食1~2天,并用食盐水均匀泼洒(终浓度为4g/ ?)。2 蝌蚪出血病多发生于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腹部肛门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块,并在水面打转,腹部有血水流出。
流行期:6~8月,病因未明。防治:清塘消毒,调节水质, 保持水质清新。每隔 7~10天用二氯氰脲酸钠、二氧化氯或其它消毒剂全池泼洒。3 锚头鳋病锚头鳋寄生在蝌蚪的体表,寄生处充血、发炎、肿胀,寄生多时,蝌蚪焦躁不安。
病因:锚头鳋。流行期: 四季均可发生。
防治:进行综合预防。方法是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终浓度为 0. 5 ~ 0 . 7g/ m3), 每隔 1 周左右泼 1次药, 连泼 2 ~ 3 次。4 车轮虫病蝌蚪被大量车轮虫寄生后, 食欲减退, 呼吸困难, 单独游动, 动作迟缓, 若不及时治疗, 会引起大量死亡。
病因:病原体是车轮虫。
流行期: 5 ~8 月。防治: 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的池中。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终浓度为:硫酸铜 0. 5g/m3,硫酸亚铁 0.2g/ m3)。5 红腿病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腿底侧、后肢、腹下皮肤有红点或红斑, 或呈弥漫性红色。有的病蛙指、趾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或皮肤溃烂。腹部膨胀,伴有水肿或肝炎、肝坏死等病。
病因: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期:5 ~ 10 月。
防治:幼蛙和成蛙养殖密度要适量。每周用漂白粉或硫酸铜全池泼洒消毒, 保持良好水质。用食盐水浸泡病蛙, 每次 10 分钟,每 2 天重复 1 次。对病蛙要隔离治,防止传染。或用 20 %磺胺脒溶液浸泡 15 分钟,病情严重者可浸泡 2 天,即可治愈。也可用氟哌酸泼洒,池水终浓度为 0 .05~ 0.1g/m3。6 烂皮病刚发病时,牛蛙的头部皮肤失去光泽, 出现白花纹, 接着表皮层脱落, 露出背肌, 后扩展到躯干, 以至整个背部。重者皮肤腐烂脱落,肌肉裸露,扩展到全身,拒食,不爱活动。
病因:长期摄食单一饵料,缺乏维生素所致。
流行期:春、秋季。防治: 以预防为主。在养殖的过程中, 饵料要多样化,并可用新鲜小鱼喂养治疗。在饲料中适当补 V A 和 VC,在病蛙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药。7 胃肠病( 腹水病)四肢无力,不活动,也不摄食, 肠道不同程度的充血发红,腹腔积水,腹水呈黄色或红色。
病因:气单胞菌和链球菌。流行期: 5~8月。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饲料要新鲜。水池要用二氯脲酸钠或表面活性剂消毒。病蛙用酵母片饲喂,每日 2次,每次半片,连喂 3 天。8 旋转病发病初期,病蛙在水面作间歇性旋转,随后出现头部向一侧歪斜,眼球突出,失明。成蛙、亲蛙在出现症状后 2 ~ 3 天死亡。蝌蚪患病时,腹部膨大,腹部、后肢有出血斑点,在水中旋转式仰游,随后死亡。
病因: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蝌蚪、幼蛙、成蛙均可发生。
防治:用生石灰将池水 pH 调至 7.5~8.2,再用红霉素全池泼洒,有一定的效果。
牛蛙养殖的病害较多。卵及蝌蚪阶段敌害是以水生昆虫类的幼虫、成虫、幼蛙及鸟为主;成蛙的敌害主要是以兽类、爬虫类为主。各种疾病的预防并不难,只要注意控制好水质, 保证饵料的质量, 加强管理,就可将发病率降至最低。

十、牛蛙图片十一、牛蛙视频


上一篇:女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驴肉市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