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学

时间:2023-12-28 15:33:13编辑:异灵君

“晚学”上了热搜,有人说我不允许这个互联网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晚学!但是一系列时间看得云里雾里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晚学呢?晚学是什么梗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晚学是什么梗

原本晚学的意思是:晚学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晚年求学、后辈学子、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称。但是网络上晚学明显不是这个意思,豆瓣象组、鹅组乃至生活类小组,到处都能看到晚学家的身影。其实晚学这个梗是因为象组红人,晚晚,(晚学就是研究她吐槽她)发结婚证的时候打码专门把她老公的中国香港籍微微漏出来。这是用来嘲讽她的。

当代互联网语境下,将某个人及其代表的某种现象称为“某学”,带有强烈调侃意味。早期主要用于明星,后来明星都变假人了,学术方向便转移到网红身上。晚学跨度长达十余年,发迹于PC互联网时代的初代网红晚晚始终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伴随我们的互联网体验从图文到视频、从围观到互动、从仰视到平视。兼有继承早期互联网风度的“晚学家”不为名利撰写长文深度剖析。天涯遗风,唯在晚学。

晚学中晚晚,与现实的晚晚当然不是同一个人。正如包括姜思达在内的很多人提到的,她是一个符号、一个客体。从2007年她自豆瓣发迹时,这种符号化进程就开始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因媒介特性,这种符号化是正向的、有益于她本人的,是女神。

晚晚、南笙、张辛苑,当年的“豆瓣三女神”以现在的眼光看,不过就是颜值博主,那时却被寄予了过多美好想象,比如文艺、比如复古、比如小清新。2007年晚晚开始接触豆瓣,分享自己的日常与穿搭,很快便以文艺清新的风格吸引到大量粉丝,并被冠以“文艺女神”之名。

姜思达提到,网友觉得晚晚夫妻和劳斯莱斯品牌“不配”。晚晚反问:“换你受伤吗。”姜思达说,“我会觉得我有点不配。但是如果合作的话,不配我也要合作。”“配不配”问题,看起来既是晚晚言行乃至内心纠结的根源,也是晚学常年的主线。

1987年11月初,晚晚生于香港,后因父母工作原因回到北京,在热爱艺术的外婆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之下成长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少女,并在16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后面的故事,网上的线索是这样的:晚晚先是恋上与自己年龄差距较大的艺术家,后赴海外读书,并与年貌相当文艺才子相恋。二人分手、晚晚回国后开始接触豆瓣,成为豆瓣女神。2014年晚晚与富二代林翰相识相恋结婚,晚晚从文艺女神进阶艺术贵妇。

按说是女性野心勃勃力争上游的故事,中间过程纵有些不够“独立女性”,但毕竟这年头邓文迪大家都觉得也还行了。可在晚学体系下,新的负面标签就是在不断累积。

比如一边说着自己喜欢小动物,一边又身着皮草大衣;明明是别人的房子,晚晚发图文时似暗示是自家新置办的产业;盗用字幕组成果在自家美术馆活动中使用,被发现后,道歉信中又阴阳怪气在没有版权的情况下字幕组如何获得内容。当代互联网,网友的接受度和宽容指数其实很高,只要你呈现出来的人设与你这个人相符、能自圆其说即可。而晚晚的一些细节问题,导致网友并不相信她打造出的人设,认为她“配不上”。一旦晚晚想要证明自己“配得上”,就会惨遭晚学家们的又一次扒皮,也就是新一次晚学狂欢。

婚后没有相夫教子,而是继续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甚至做起了策展人。或许在晚晚看来,这是一种对外证明“我配”的方式,而晚学家们却认为背后另有原因,因为“她就不是个努力的人,虚荣怪罢了”。晚学家们抽丝剥茧地解读出“林翰的家境并不如想象中阔绰”“林翰继承不了多少财产,真正的继承者另有他人”“晚晚和婆婆关系不好”等分支学科,并衍生出“晚晚家到底有多少爱马仕”这本新教材。

作为网红,晚晚经历的故事性本就丰富。而她总想证明自己“配得上”的行为,又不断激发晚学家们的研究热情,晚学也就跟着蓬勃不衰了。

接受姜思达采访时,晚晚很委屈也很疑惑。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豆瓣的小孩会这么恨我”,恨到即便小组被炸,也要寻找新的家园继续研究晚学。

晚晚在与姜思达对谈时说“我其实是个心气儿挺高的人”。如前文所说,心气儿高的晚晚不愿意认怂,想方设法证明“我配”,网友在这种虚空角力中被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八卦热情。这几年萦绕在晚晚身上的、包括木木美术馆意外事件的处理方式等一系列负面,几个晚学组炸组后,流浪的晚学家反倒博得了吃瓜群众的同情,迅速在其他组安营扎寨,提高了豆瓣小组甚至B站、小红书的晚学浓度。

作为上古网红,晚晚的粉丝真情实感程度更高。因为真爱过,脱饭回踩时才更激烈。晚学家之所以对晚晚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解读,其实是很多人觉得她的人生本不该如此、想从中挖掘出某些人性弱点。

“晚晚就是没有事业心,以她当年的劲头,要是自己搞事业,未必过得比现在差”。这个很常见的晚学评论,有几分怒其不争的味道。

晚晚是有带货能力的。曾经淘宝漫天遍地的“晚晚风”“晚晚同款”。但作为创始者,晚晚却在别人询问穿搭美妆相关时云淡风轻地表示,不涂高光、不用沐浴露、不穿品牌、自己织的。直到2020年直播带货已经人满为患,晚晚才首次尝试,销量自然惨不忍睹,晚学家群嘲“早干嘛去了”。看似阴阳怪气,也恨她一直躲在舒适区凹女神人设,看别人赚钱了又来分带货的羹,即拧巴又不努力。

晚学家对晚晚丈夫林翰的长期奚落,也在无意中暴露了那种对晚晚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林翰不太过硬的颜值,常令人质疑这桩婚姻是不是无关爱情。其实从晚晚几任前任的平均长相来看,颜值好像还真不是她择偶的第一标准,懂艺术有意思才是。

网友戏谑林翰长得像《武林外传》中的李大嘴,称他为嘴子,林翰就干脆自嘲嘴哥,甚至给自己抖音账号命名为“艺术嘴子”,倒还挺符合晚晚的趣味。但晚晚的自我认知与大众形象之间存在偏差,网友自然也不相信她与林翰之间真有爱。

晚晚身上虚荣、自私、好吹牛、耍小聪明、爱偷懒取巧、能力达不到欲望等毛病,其实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们讨厌晚晚或者说讨厌那些特别劲儿的女孩,多少也是因为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不那么体面的自己。不然,千刁万恶的人多得是,大家怎么懒得关注?晚学何时才能完结?或许要等到雷宛萤终于放弃对“晚晚”的人设修正与话语权争夺那一天。

上一篇:布林克

下一篇:秦岭神树是谁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