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在不考虑金钱的情况下,你最想要做什么?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环游世界”这个选项,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想法,但对被工作和学习缠身的现代人来说,空谈诗和远方,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然而,在1930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人,他出身贫寒,却有踏足四海的勇气,他用双脚徒步环游世界,只为证明中国人的力量和勇气。
这位叫做潘德明的青年,花费了八年时光,穿越五大洲,去了四十多个国家,这其中一半的国家,元首都亲自接待了他。
他与罗斯福结为好友、收到希特勒赠与的画卷、与泰戈尔谈笑风生,他的一生,可谓无限传奇,可惜的是,在他的名声响彻整个世界时,却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01爱国情怀
1908年,清朝末期,慈禧太后驾崩,全国各地出现粮荒,水灾严重,各个城市不断有人起义,而潘德明,就出生于这个“乱世”。
一出生起,他就是个静不下来的孩子,他的父亲是裁缝,常给外国人制作衣服,每次见到那些长相不同的外国人,潘德明都会好奇的盯着对方看,问一些让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再长大一些,他的体力更加旺盛了,一有时间,他就喜欢围着城市乱跑,上蹿下跳,像只活泼的小猴子,除了对外国人特别感兴趣外,他还喜欢看一些关于旅行的图书,每当看到书上那靓丽的风景时,他都会被深深吸引,迟迟回不了神。
他幼小的心灵,有一颗种子逐渐发芽了,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去领略那美丽风土人情。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后,他开始学习外语,兴趣和努力结合在一起,他学会了四五种不同的语言。
1930年的夏天,潘德明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叫做“中国青年步行团”的队伍在募集队员,他们打算从上海出发,去往国外各地,以此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并将中华文化向整个世界做以宣传。
这条报道瞬间打动了潘德明,他热血沸腾,整个人的爱国情怀被激了起来,同时,也明白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个机会到了。
第二天早上,他向父母告别,收拾了几件常用的衣服后,搭上了去往上海的列车,到了上海后,他听闻旅行团早已出发,若是常人,此刻大概都放弃了,选择回家继续过日子,但潘德明不是普通人,他立刻去车站买了车票,向旅行团的下一个目的地追去……
02环游世界
皇天不负有心人,潘德明追上了旅行团,团队共有8个人,和想象中的一样,都是一些年轻人,热情开朗的他立刻和众人打成一片。
但遗憾的是,因为徒步过于艰辛,每到一站,都有人选择退出,到达清化时,原本还算庞大的队伍,只剩潘德明一人。
形单影只的他,步伐却更加坚定了,即使只有一人,他也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的勇气和能力!
1月1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潘德明却身处越南,他坐在旅馆的桌前,写好要寄给家人的信后,自制了一本《名人留言集》,这一路遇到的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下留言。
出发前,他买了代步车,一路骑行到了泰国、又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他遇到了富商“胡文虎”,对方对于他的壮举非常震撼,畅聊一番后,在留言集上题词:“愿全世界的路都有你行驶的痕迹。
”
和胡文虎告别后,他又向着印度行驶,到了印度后,他拜访了“泰戈尔”,泰戈尔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并对他说:“我坚信,你的国家将来会站起来的。
”
此刻的潘德明,因为多年来的坚持,已经逐渐小有名气,一路走来,也有侨民给他捐款,鼓励他继续走下去,之后,他又去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耶路撒冷,他访问了欧洲的16个国家。
在德国,“希特勒”主动表明要见他,这个野心勃勃的首领,和潘德明畅谈了两天,临走前,还为潘德明画了一幅画像。
到达美国时,总统罗斯福早已听闻潘德明的事迹,他亲自接待了他,听他讲述旅行中遇到的趣事,并表面希望他留到美国,但潘德明拒绝了,罗斯福没有强求,送了他一枚金牌当作纪念。
03隐名埋姓
长达八年的旅行,潘德明遇到无数奇闻异事,原本瘦弱的他,因为风吹日晒,变得皮肤黝黑,身材结实,而那本小册子,也写满了各个伟大人物的留言。
他的最后一程是“青藏高原”,在当时,青藏高原属于无人问津之地,为了支持他的考察事业,无数国人开始为他募捐,最后竟然凑齐了10万元的经费,那个年代的10万元,可谓一笔巨款,足以见得他的人气之盛。
正当他准备出发时,卢沟桥事变开始了,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次旅行,返回故土,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些经费该怎么处理呢?
这笔钱,足够潘德明无忧无虑的过完一生,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将10万元全部捐给国家,为抗战出了一份力,之后整整八年,国家处于动乱状态,他原本数次想过继续考察事业,但最终因为局势复杂,未能完成。
想到同胞的期许,他总是非常愧疚,因此,他将名字改为“潘子明”,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将前半生的名誉埋进心底,从此不再提起。
他结婚了,并养育了几个小孩,依靠给别人熨烫衣服过活,68岁时,因过于惊喜,当天多喝了几杯酒,夜晚,就因心肌梗塞去世。
他的故事本该就此掩埋,但巧合的是,一个记者在一堆即将废弃的资料中找到了那本“留言册”,上面1000多个签名,500多枚邮票和印章让他大为震撼,这些原本被人遗忘的故事再次重新书写,“潘德明”这个名字,也便为我们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