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灏在《通俗编》中引用了一个梁山伯访友的故事。
梁山伯是会稽山阴人,字处仁,曾与祝英台在一块学习。
祝英台早两年回了家,于是梁山伯前去拜访。
这一去,才发现祝英台原来是上虞祝氏的女儿,一时间怅然若失。
不过梁山伯很快决定向祝英台的父母求娶祝英台,但这时祝英台已经被许配给了马氏的儿子,他们之间终究没有结果。
梁山伯之后担任了鄞县的县令,却郁郁寡欢,最终病死,葬于鄮县城西处。
而祝英台嫁给马氏时,船只经过一处墓地。
大风卷起骇浪,让他们不能再前进。
一行人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梁山伯的墓。
祝英台不顾一切地登上岸,哀痛地号哭,忽然大地裂开下陷,祝英台同梁山伯最终并在一处。
晋朝的丞相谢安知晓后,特地上奏,表彰祝英台的墓,称之为“义妇墓”。
这个故事是由程灏引用《宣室志》而来的,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其实还有许多版本。
并且,民间传言,在邵家渡的山坡上,时常有大碟双飞翩翩,其中黄色的是祝英台,褐色的则是梁山伯。
梁祝传说是我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自古以来关于梁祝是否真实的讨论也有不少。
尤其是1996年,在浙江宁波,发掘了一座梁山伯墓,这又给这场延续至今的讨论带来了什么呢?梁山伯墓清乾嘉年间著名经学家焦循曾对梁祝墓进行研究。
他依据文献和自己的亲身游历,认为应该至少有四座所谓的梁祝墓。
其中,按照《钱塘遗事》的说法,第一座应在河北林镇;第二处墓在山东嘉祥县,因为他自己亲眼见到了祝英台墓的碣石拓片;第三处在扬州,不过,焦循认为这应该是隋炀帝的墓,而不是世人所认为的祝英台墓;最后一处则在浙江宁波。
其中,第四座梁祝墓是焦循在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他听说宁波的鄞县往西十里路的接待寺后有一座祝英台墓,旧时该墓被叫做义妇冢。
于是焦循考察了地方志,其中详细记载了梁祝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世间有这么多所谓的梁祝墓,而关于梁山伯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1996年随着梁山伯墓被发现,关于梁祝化蝶的真相才被揭开。
1996年8月,在浙江宁波高桥梁祝文化公园的施工现场,发掘了一座墓,这座墓被认为是梁山伯墓,墓内留有晋代的陶瓮器皿,分有棺室和前室,墓志铭也清晰可见。
该墓志铭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平往事。
梁山伯是会稽山阴人,勤奋好学,曾经担任浙江鄞县县令一职。
他为政清廉,为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可惜之后积劳成疾,在治理姚江时去世。
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在宁波西门外的姚江边上,将梁山伯厚葬,并为其建了一座庙。
至此,碑文记载和民间传说并没有太大出入,不过,这其中还写了一个人,那便是梁山伯的妻子。
但梁山伯的这位妻子并不姓祝,也没有嫁给别人,甚至先于梁山伯去世。
这些都给梁祝传说的真实性打上了问号?由此可见,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可能并没有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那么祝英台又是谁呢?祝英台本义关于梁祝传说的文字资料,目前发现最早是唐代的记载,在这些记载中,如“祝英台”“祝英台读书处”,最早都和江苏宜兴有关。
例如唐中宗时期梁载言的《十道志》中的记载:善卷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善卷山就在江苏宜兴,梁祝传说遗址就在这。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存有读书处或读书台,不过叫“读书台”的居多,并且人们多以历史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其读书处所,例如韩愈读书台。
那么祝英台在那时就已经是历史名人了吗?答案并不是,祝英台并不是确有其人的历史名人。
在梁祝研究中,一段在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题于善权寺石壁的文字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常州离墨山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至会昌以例毁废。
宜兴在当时属于常州,离墨山也就是上面说过的善卷山。
这段文字提到了“祝英台产”,也就是祝英台的产业。
在中国古代,财产是属于男子名下的,称某某产业为某女子的产业,并不合常理,所以,这里的“祝英台”,很可能不是女性。
类似的讨论还有很多,其中还有人认为“祝英台”是地名的观点。
清朝的毛奇龄有写“祝英台畔宜多佳妇之坟,玉女潭边即是其人之墓”,其中,玉女潭是宜兴地名,由此可以推测,这里的“祝英台”是个地名。
同时,宜兴善卷洞后留有铭刻,上面写“赣南黄辟疆将军于民国二十八年驻军本山”“助地方展拓祝英台东潭”。
也就是说,在民国,“祝英台”也有作为地名的认识。
王宁邦先生基于自己的考证,在《祝英台考》中进一步提出,祝英台本是封禅或祭祀时垒筑的神坛,宜兴的祝英台起源应与三国时吴后主孙皓在阳羡山封禅有关,其中“祝”即“以言告神祈福”,“英”有“似玉的美石”之意,“台”是指高而平的建筑。
那么“祝英台读书处”又该作何解释呢?王宁邦先生认为,孙皓在封禅国山时,在所禅之处立国山碑,而“祝英台读书处”应该是为了方便解读国山碑文字、揣摩国山碑书法的人觅碑而设,读书是指对碑中字的写法的揣摩研究,并不是指祝英台曾在此读书。
化蝶真相话说回来,祝英台在出嫁当天经过梁山伯墓,悲痛欲绝,突然地面裂开,最后和梁山伯葬在一块,二人化蝶离去。
这是一段极富神话色彩的故事,尤其是后半段。
不过,这也是世人对这对可怜人的最后一点祝福。
既然生不能同衾,那便祝他们死同穴,既然生前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那便祝他们死后能无拘无束地同游天地,漫游山野。
其实到今天,在很多学者的努力下,我们会发现梁山伯的妻子很可能并不是祝英台,甚至祝英台很可能不是一个人名,他们之间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世人的杜撰。
但是,这段爱情故事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里的一部分。
从诗文到戏剧,再到电影电视剧,梁祝化蝶的传说是中华文化里至死不渝爱情的象征,甚至逐渐衍生出对抗没落的旧时代、对抗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由之意。
关于梁祝的传说还有很多需要去研究探讨的,但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其中的美好,不能忘了它背后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