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其实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坚强”。
逢年过节的美味佳肴中,龙虾和螃蟹算是必不可少的海鲜食材。青灰色的虾蟹或是被放在蒸锅中慢慢煮熟变红,或是直接被扯下“手脚”、剥去外壳后再作烹饪。由于它们天生带有坚硬的外壳,不少人便认为它们对痛的感觉未必和人类一样,科学家对此也向来都有争论。但有最新研究表明,虾和寄居蟹等甲壳类动物会产生某种应激反应,确确实实地和人类一样有“痛”的感觉。本报记者陈臻
被“碰到了”还是有痛感?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龙虾、螃蟹等甲壳类动物能否感觉到疼痛存在争议。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龙虾和螃蟹虽然会对一些刺激源作出反应,但有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只是简单的反射动作,也就是它们感受到有东西“碰到了”,而不是存在不愉快的内在感受。对于人类来说,这种不愉快的感受就是疼痛感。
人类感受疼痛的机制大致为:神经系统把受到刺激的电信号传递到大脑,疼痛感由此而生,之后大脑会释放一种称为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并产生生理和情绪上的止痛反应。在作出止痛反应时,人类会对反应可能作出的结果作出判断。比如同样是一个较烫的盘子,如果是一个没有装着食物的普通塑料盘,人在接到它的第一时间就可能将它扔到一边,如果里面装着食物,或是一个名贵的陶瓷品,或许人就会忍住短暂的疼痛,将其放在桌子上。如果能在甲壳类动物中也发现这种权衡行为,就能为它们也能感到疼痛提供有力的证明。
被电过的螃蟹会“搬家”
近日,英国贝尔法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以普通滨蟹作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人员首先将90只螃蟹身上都缠绕上电线,然后在水箱中设立两个螃蟹们喜欢前往的阴暗的藏身之处。将它们放入水箱后,每只螃蟹都会选择较偏爱的一个藏身处前往,随后,一部分螃蟹遭受了电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螃蟹再次被放入水箱,此时大多数螃蟹仍选择了第一次选择的住所,这些螃蟹经受了第二次电击。在第三次被放入水箱时,大部分承受过电击的螃蟹都改变了主意,而没有遭受过电击的螃蟹则仍会选择第一次就相中的住所。
在这些人员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他们使用了低于可能导致寄居蟹跑出螺壳的强度的轻度电击刺激它们,结果显示,这些被电击过的寄居蟹比起那些没有被电过的,在有新螺壳可供选择时,更倾向于“搬家”。
研究人员认为,螃蟹在遭受电击后的这些行为类似于人类对于烫盘子的反应,是否放弃安乐的旧“房子”选择新“房子”,和电击的强度和次数都有关系,在痛苦达到一定程度后,螃蟹愿意放弃旧居所以躲避痛苦的来源。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螃蟹、龙虾等甲壳类动物在食品加工行业中接受处理的方式都是基于它们不会感到痛苦而制定的,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确认它们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会感到痛,就有必要在处理的方式上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