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什么时候开始

时间:2024-01-03 00:59:49编辑:异灵君

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奖耕战"、"抑商贾"就是当时提出的"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主要表现在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为本,工商业为末业。

推崇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经济,靠天吃饭,财政也主要依赖于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削。此后,凡实行变法的各国大都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为汉代所承继,一直到清代都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

中国传统观念中素有"重义轻利"的思想。最早的儒家虽然不贬斥商业,但他们主张"重义轻利"。

这些思想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轻视商业和商人的价值体系,大多数人往往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去从事商业活动。

统治者出于政权稳定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缘起于战国,当时耕战思想占据治政思想的主流,韩非认为如果商人得势,既有钱又有地位,那将对耕战之士不公平。

商业活动会增加人员、物资的流动,流动性的增加意味着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同时,在统治者看来商人还危害到封建等级制度,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

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所以对商人无不保持高度警惕。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皇帝是名义上天下土地的总拥有者,但实际上土地的所有权在皇帝及地主手中,获得地租是维持政权及地主阶层生活的主要来源。

所以必须把足够的人口牢牢拴在土地上。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中国幅员辽阔,主要经济带尤其集中在长江以北,这里以平原为主,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又因为物产的地域性差异不明显,所以物资交流的依赖性不高,早期商业活动往往以奢侈品为主,而不是生活必需的粮食等物资,从而形成了重商的传统。

上一篇:16岁辍学能做什么工作

下一篇: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