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历史长河,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经历着各种颠沛流离的生活。
每一次的时代更替,都让他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久而久之,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祖先,但这完全是大环境所导致的,与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不过,在众多远离家园、忘记祖先的人群当中,成吉思汗的后裔,却在历史的浪潮中,一直延续至今,这也算是难得可贵的一件事。
他们之所以能够重聚,全凭先祖们曾留下来的10句诗,这些人,如今都生活在四川地区,据说祖祖辈辈在这里已经居住了600年的时间。
骁勇善战统一蒙古每当提起成吉思汗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形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吉思汗的存在,完全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蒙古族的印象。
在他之前,大众总是偏执地认为,生活在边境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风淳朴,性格单纯,安于现状,总是不争不抢。
可成吉思汗的存在,却完全颠覆了大众对于蒙古族的认知,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研究兵器,这也为他日后的作战生涯,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在当时那个冷兵器时代,成吉思汗靠着个人发明的多项先进武器,一次次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场上那种血肉模糊的场景,经常刺激着成吉思汗,一次次的成功,也让他的内心十分满足。
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只有不断地征服,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他的一生中,充斥着无数的战争,同时也有无数的国家,在他的刀剑之下,消失不见。
正是因为成吉思汉突出的作战本领,也让众国家在提起蒙古骑兵时不寒而栗,最终,他靠着这项才能,一步步统一了蒙古诸国。
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帝国的名号,成为了当时最“可怕”的存在。
周边诸国,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对于成吉思汗本人,更是不敢懈怠。
在如此强大的“压迫”之下,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成立了元朝,但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并没有为元朝带来繁荣的经济盛况,反而出现了经济衰退的现象。
朝廷追捕四散逃开对于蒙古族人来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带兵打仗,但是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他们却一点儿也不擅长。
所以,元朝建立之后,经济不断衰退,到了元顺帝时期,成吉思汗的后代铁木健一家都在元朝担任重要职位。
自古以来,皇帝最怕的就是朝中大臣会出现“功高盖主”的情况,元顺帝对于铁木健家族自然十分忌惮。
再加上当时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民间就出现了很多起义队伍,试图推翻元顺帝的统治。
这时,便有人在元顺帝身边煽风点火,将这些起义队伍按到了铁木健的头上,诬陷铁木真仗着家族势力,试图谋反。
本就对铁木健有所防备的元顺帝,这时也不管不顾,只想着一心除掉铁木真,以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
就这样,一时间铁木真家族成为了众矢之的,元顺帝也下令,要治罪于他,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铁木真的族人,不得不开始出逃。
他们在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最终在川蜀地区集合起来,在那里安定了下来。
但朝廷对此,依然不依不饶,为了不让朝廷发现他们的藏身之处,于是,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余。
就这样,原本的成吉思汗后代,就彻底换了一个新的身份,在四川、重庆等地,生活了下来。
靠10句诗重新聚首对于成吉思汗的这些后人们来说,他们当初在四散逃亡时,就知道日后可能很难聚在一起,为了后期能够重新相认,所以他们便做了10句诗,只要能够说出这10句诗,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之所以将这首诗,定为10句,是因为铁木健一共有10个孩子,一人做一句,恰巧就凑成10句。
但这10个兄弟姐妹在分开之后,即使有这首诗在,却依然未能见到彼此,这也是让人比较遗憾的地方。
但是他们要求自己的后人,将这10句诗牢牢记住,方便日后寻找亲人。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百十年来,成吉思汗的后人,却始终未能成功寻找到自己的亲人。
600多年过去了,成吉思汗的后人也等到了和平年代的到来,这时,他们便不再忌惮任何人,于是开始踏上了“寻亲”的道路。
在我国四川省内江市,一个叫余家湾的地方,世代居住着当年铁木健的后人。
这个地方,一共住了19户人家,为了寻找亲人,他们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靠着当年的那10句诗,以及余家的族谱,他们也终于找到了生活在各个角落的族人。
这些成吉思汗的后裔们靠着铁木真的10个孩子所留下的10句诗,成功和自己的亲人团聚。
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分离了几百年的时间,但一脉相承的血液,让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祖先,最终等到了大团圆的那一刻,也完成了祖先的遗愿。
人生之喜莫过于亲人团聚,对于成吉思汗的这些后裔们来说,也许这是几百年以来,他们最想得到的一个消息。
如今靠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他们终于如愿,在感叹自身没有忘记祖先遗训的同时,他们也感慨新中国的政策之好,能够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寻找亲人。
结语追根溯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己的祖先,这在社会上,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一件事,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不管最后能否成功寻找到自己的祖先,但起码努力过,就不会后悔,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根在哪,才能不忘初心,学会珍惜现如今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