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豪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诗人。
刘禹锡,相信读过几天书的人都会熟悉,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学课本里的那篇著名的《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还有他的那首妇孺皆知的咏史诗《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及他的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刘禹锡诗文俱佳,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他的名气。
刘禹锡当年可是与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并称“刘柳”,还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和白居易并称“刘白”,光是这些称号,就显见其在唐代诗人文学家中的地位。
在灿若繁星、诗人辈出的大唐盛世,有李白、杜甫等光芒万丈的大诗人在前,刘禹锡的诗文确实不能算是非常出众的,然而人们却非常喜爱并景仰刘禹锡。
原因就是,因为在刘禹锡身上,我们看到了身为一个文人的铮铮傲骨、豪情干云以及可以称得上是不可救药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刘禹锡,字梦得,出生儒学世家,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诗文词赋,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中进士,两年后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因为和柳宗元一起参加辅佐王叔文的执政革新,最终失败后招致达观权贵的打击、排挤,与柳宗元等八人一起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八位司马,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而后又被一贬再贬,前后共历二十三年,就如他诗中所说“巴山蜀地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载?
按说刘禹锡心中应该充满了忿恨与抱怨,可最让人钦佩的就在于,刘禹锡不管如何被打压,俞挫俞勇,始终不屈不挠,乐观面对,不改初衷!
刘禹锡著名的《秋词二首》其一,就作于被贬谪时期,诗中一改前人悲秋伤怀的传统;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热情赞美秋天,充分体现了诗人阔达的胸襟和自信;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真是秋日万里晴空,无比开阔的景象,而诗人心中激荡澎湃的蓬勃诗情,和这白鹤凌空一起直冲云霄!
因为看不惯政治上投机取巧的新贵而作的那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全诗极尽辛辣讥讽,讽刺了朝中某些掌权的新官僚,又刺痛了当权者。
于是再次被贬,来到了安徽的和州策知县,这次他遇到了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
当时的策知县县令,官阶比刘还低一级,但面对被贬官员,却是十足的势利小人,先是让刘禹锡住在城南一所远离市区、一片荒芜且面朝大江的房子里。
没想到刘禹锡浑不在意,在家门口还贴出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有江可望,有帆可观,何苦之有?
那知县一看,你如此悠然自在,不行,就又让刘禹锡搬到城北一所至少小了一半的房子里住。
谁知刘一看新住所,有小河有青青杨柳,于是又写到“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依然吟赏山水,从容淡定。
这知县一看火大了,立马把刘禹锡转移到一处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半间茅屋里,面对此境遇,刘禹锡洒然一笑,与此等小人计较,岂非降低自己的品格?
于是在这斗室之内,刘禹锡写出了那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孔子云:何陋之有?”。
没有丝毫怨气及沮丧,也绝不怨天尤人,充分展现了刘禹锡本人高雅的风度及高洁的情操,还有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远情趣。
“诗豪”称谓,名至实归,谁人不爱?
刘禹锡结束贬谪生涯,返回洛阳,与此同时,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从苏州返回洛阳,两人在扬州初逢,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酒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与刘禹锡,《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常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盛赞刘禹锡的才华,也为刘禹锡的贬谪愤愤不平。
而席上刘禹锡回赠了那首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虽然物是人非,宦海沉浮,但诗人依然初心不改,豁达乐观,无丝毫消沉颓丧之意!
用一句现代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这人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呀!这便是诗豪——一个有着铮铮傲骨的坚强乐观的刘禹锡!
生活是现实和残酷的,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难免遭遇坎坷挫折,愿你我都多一份“诗豪”的豁达坚强,以此激励自己,去迎接和面对命运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