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本之争

时间:2024-01-14 00:56:02编辑:异灵君

国本之争前后纷争凡十五年之久,在李太后的干预下,明神宗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让步,立虚龄已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朱常浩为瑞王、朱常润为惠王、朱常瀛为桂王。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在朝臣的压力下,福王就藩洛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梃击案发生,郑贵妃、福王势力无法再对太子构成威胁。

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国本之争事件,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另外“东林党”。

国本之争事件后续

国本之争,演变成皇帝与士绅大臣的势力之争。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就因为有谣言说明神宗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

恭妃王氏仍旧寂居幽宫,见不到明神宗,整日以泪洗面,流泪度日,渐渐的双目失明了。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氏薨逝,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

而郑贵妃一班人并不死心,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按道理应该离开京城,到属地洛阳就任。但在郑贵妃的要求下,他却迟迟没有离京,总在伺机寻找机会。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并不稳固,双方明争暗斗,终于爆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

国本之争历史评价

明史研究学者黄仁宇在论述万历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政见时,曾有过独特的见地:万历皇帝对于自己的“私生活”被人干预感到难以忍受,他觉得这如同把金银首饰、玉器古玩赏赐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别人无权干涉。

而此时的臣僚对万历皇帝越来越“出格”的作为同样感到困惑:贵为天子,怎好如常人那样感情用事、为所欲为呢?像历朝大臣一样,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好皇帝身上,而最要紧的就是那个“好皇帝”是他们辅佐之人。这样,他们获得赏赐时,不管是官阶或者财物,都会随着皇帝的声望而提高欣赏之物的价值。张

居正改革社会的试验和培养皇帝的努力,虽然以身败名裂而告终,但大臣中仍不乏继续奋斗者,他们尤其不愿看到万历被一个女人“勾引”而误国误民。

上一篇:高加索人种

下一篇:晚安温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