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扩情

时间:2024-01-18 17:02:44编辑:异灵君

1924年,曾扩情以第一期入学考试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

因为第一名是“牛人”蒋先云,此人应有学习天赋,不但入学考试第一,而且在校期间所有的考试也都是第一,因此,曾扩情在学习上很难和其PK。

但是,曾扩情也有蒋先云无法超越的一个优势,就是年龄比蒋先云大8岁。

所以蒋先云再牛也要管曾扩情叫

大哥

曾扩情和“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关系都很深厚。

在蒋介石组建复兴社时,贺衷寒和曾扩情都是筹备人,曾扩情因其年长而被称为蒋介石“十三太保”的大太保,

在国民党系统中,胡宗南、戴笠都称曾扩情为

大哥

可见,学习成绩好的人一般比较聪明,学习好的人才能被人重视,从曾扩情身上应该得到这样的启示。

作为“十三太保”之一,曾扩情当然为蒋介石干活、卖命很起劲,可惜,随着蒋介石在内战中的失败,曾扩情的下场也很狼狈。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离开成都飞往台湾,走前要胡宗南死守成都。

胡宗南随即委派曾扩情兼任成都防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12月20日,人民解放军向德阳、广汉前进,并迅速进至成都郊外。

在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胡宗南部溃不成军,曾扩情、余锦源等率川康游击挺进军慌忙溜出成都。

12月23日,曾扩情逃至广汉,化装成和尚,准备遁入空门.以求洗脱罪名。

应该是曾扩情看书看呆了,以为“放下屠刀”,马上就“立地成佛”,以为这样共产党就不追究他。

有人评价曾扩情有“书呆子气”、爱耍小心眼,这样的情节在本文接下来的叙述中,曾扩情都有不凡的表现。

曾扩情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解放军进入成都后,派人去逮捕曾扩情。

曾扩情既没有躲,也没有逃,而是坐等解放军的到来,还满不在乎地对解放军战士说:

我已拜某大和尚做了皈依弟子,早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你们还抓我作甚?

几句话引得解放军战士纷纷大笑,并且很坦白地告诉他,不用说像他这样反共反了二三十年的“十三太保”自称皈依佛门要抓,就是削发多年,正在庙里闭关面壁的军统分子宋灰鹤,也一样要清查出来。

这就是所谓“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这时,曾扩情才傻了眼,悔恨没有早点逃走:原来现实和书本是有差距的啊?

这件事当时被人们引为笑柄。

这么重大的性命攸关的事情,他用这种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简单办法“遁入空门”,以为就可平安无事,来对付共产党,真是太天真。

曾扩情被俘后,随即被押往位于重庆白公馆的军管机关。

后来又被送往北京功德林继续进行改造。

曾扩情被捕初期,自感问题多,一度想自杀。

可是,他又特别怕死,时时处处观察政府干部的言谈举止,观察周围的环境,总是觉得“快了”。

在重庆白公馆监狱时,他先是和王陵基、宋希濂、沈醉等高级将领一起关在白公馆楼上。

他听闻一些低级官员战犯曾发过牢骚,说“官越大罪越大待遇越好”,又听有的管理人员解释:那些官大的战犯,年龄都较大,而且囚禁的时间肯定比下面一般犯人要长。

这时候,曾扩情又像现在《今日头条》有的精彩小视频里说的那样:脑袋瓜子嗡嗡的,以为住在楼下就可以早一点释放。

因此,他坚决请求把自己关押到楼下去,不让去,他还绝食。

这是从“高处”向“低处”调,他还这么坚决,管理人员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只是有一条,当时规定少将以上的犯人吃中灶,少将以下不但吃大灶,而且还要参加劳动。

当时,曾扩情已经50多岁了,不但每天吃大灶,还要跟着这些校、尉级军官劳动,天天累得半死。

后来,陈赓去看望他们这些黄埔同学,给他们吃了定心丸,曾扩情这个时候放了心,但是又开始不满自己吃大灶,天天劳动,又闹着要去楼上住。

直到西南公安部撤销,一般犯人去农场改造,他才与高级犯人合并到一起,当时,他十分气愤,白白在下面受了那么长时间的罪,到头来还是一样。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陈赓

一天,几个人正在牢房内闲聊。

一位管理员匆匆跑进来一个劲地喊:“恭喜各位!恭喜各位!明天或后天,

就要送各位回去了

!”

一听这话,大家脸色都变了。

曾扩情更是一屁股坐在大通铺上,两眼发直。

过去,在国民党的监狱,向犯人道喜,是报道处决的一种变相口吻,何况还加上“送各位回去”这句话。

回哪里去?回阴间去!曾扩情他们这样理解。

当时,牢房内一片寂静。

突然,屋内一名小特务问:“我的罪行比他们小得不知多少,总该没有我吧?”

管理员连声说:“没有你!没有你!”

这时,小特务便斜着眼看这些将军们,嘴里还得意地吹起口哨。

当时,沈醉忍不住冲着那位管理员大嚷:“你既然知道要明天或后天才处决我们,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好这两天,一定要我们难受,你就舒服吗?”

管理员听了哈哈大笑道:“谁说要处决你们啦!我向你们道喜,是你们马上要大大改变待遇,集中学习。

你们原来住过的地方已经粉刷一新,每人有一张小床,还有蚊帐、凉席等,伙食也提高多了,我刚才去看过,才来向你们道喜的。

这时,管理所所长也笑容满面地走进房间说:“明天我送各位去,希望各位好好去学习,将来好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

这时,那个小特务急了:“请所长也让我一同去吧!”

答复是:“你差得太远了,这次是集中武官少将以上、文官厅长以上,你不够这个条件。

这时,曾扩情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大有绝处逢生之感。

只有那个小特务一个人把脑袋耷拉了下来。

在这一瞬间里,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心态、神情,都一齐显现了。

管理人员走后,曾扩情才慢慢从床铺上坐起来。

他的裤裆全湿了,原来他一下子把尿都吓出来了。

如何面对死亡,真是一种人性大考。

曾扩情有小心眼,心也细。

那是在磁器口重庆战犯管理所,往西走不远.就是当年戴笠住过的杨家山公馆,下面有一个花园。

沈醉当年经手修建这花园,是专供戴笠和他的情妇散步时用的,花了上万银元到处去购买奇花异草,所以沈醉一有空就到那个小花园去走走。

有一次,他邀曾扩情跟他一起去,曾扩情一脸紧张,奉劝说:这个地方你少去吧!别人看见会说你还在留恋过去的。

曾扩情说:在改造过程中,做了100件好事是应该的,做了1件错事就成了错上加错,你可得当心。

1959年10月1日,国庆10周年纪念,战犯们在看了几十万人的工农兵大游行后,一些战犯写出五言或者七言诗贴在墙报《新生园地》上。

曾扩情当然不甘落后,也写了一首贴上。

不料其中有一句:“喜得今朝大礼巡”,惹出麻烦来。

诗刚一贴上去,几位爱从鸡蛋里挑骨头、以表示自己改造得好的同学马上贴出质问他的墙报,大意是指出他忘记了战犯身份,居然敢大言不惭去巡阅或“巡视国庆工农兵的大游行。

他一看就慌了,赶忙写出解释:这个“巡”,是和“巡逻”、“巡更”一样,不是“巡阅”、“巡礼”。

这一解释,那些人更抓住了他的小辫子,指出他在狡辩。

诗中明明白白写了大“礼巡”,怎么不是在“巡礼”?

他是越急越说不出话,越怕越写错。

正在这时,幸好原国民党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副主任庞镜塘出来给他解围。

庞镜塘贴岀一张很有分量的墙报:根据《辞源》、《辞海》对“巡礼”的解释,一是指朝拜圣地;二是指朝拜或礼拜。

并举出唐朝诗人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

”亦可引申为“巡游”、“观光”。

结论是“大礼巡”或“巡礼”都无不尊敬工农兵群众之处,相反还可当做朝拜工农兵群众。

庞镜塘的墙报贴出.对方哑口无言。

经查,庞镜塘曾在北京大学文学系学习,怪不得对《辞源》、《辞海》、唐诗等熟稔,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为曾扩情解围。

至于为什么庞镜塘要为曾扩情解围,只找到二人有一个工作交集,就是庞镜塘在1946年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曾扩情在1945年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可能在1946年或者之后的几年,二人有共同参加全国性党部主任会议或者党部主任工作经验互相交流、互访等。

再有,就是在功德林监狱,王耀武、宋希濂、曾扩情是学习委员会成员,庞镜塘是图书馆馆长,曾扩情和庞镜塘也都有“管理职位”,也可能存在工作交流。

不管怎么说,庞镜塘为曾扩情解围,再次证明掌握渊博的知识很重要。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政治环境下,“文字、语言”有时候也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知识能改变命运。

庞镜塘

有一次劳动,别人把铁锹弄坏了,曾扩情主动修好,本来这是件平常事,可是,管理员表扬了他,使他很不安,想了很多。

他想得最多的是那位弄坏了铁锹的同学,可能会受到批评,而这位同学平常还很照顾自己,这不是把人家出卖了吗?

后来了解到这是正常损耗,不会批评那位同学。

按说事情应该完了,但曾扩情又开始担心那位同学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以为是假积极,说不定什么时候找茬整自己,影响前途。

曾扩情就是这样,小心眼,患得患失。

正是由于曾扩情这种性格,处处做的得体,所以在学习改造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争取到了第一批特赦。

1959年12月4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第一批获得特赦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周恩来满面笑容,亲切地向他们招手致意,大厅内立刻欢腾起来。

周恩来仔细地端详着大家,从人群中一眼便认出了头发花白、个子粗矮的曾扩情。

周恩来走到他面前,叫了一声他的名字。

世事沧桑,时隔几十年,没想到人民共和国的总理还熟悉自己的面孔,记着自己的名字,曾扩情心里十分感动。

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过去:虽然开始也有过光荣的历史,但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仍跟着蒋介石走,成了国民党的十三太保之一,对人民犯下了罪行。

他慢慢地抬起头来泪流满面,用低沉的声音说:

周先生,我曾经跟您走过一段革命道路。

离开你后我却走上了反革命道路,成了一个罪恶深重的战犯。

我真对不起您!今天,我又回到您的身边,我应该认真反思,重新做人。

周恩来希望他们要站稳民族立场,要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必须抛弃剥削阶级思想,树立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勉励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造思想,做新中国的新人。

周恩来的谆谆教导,给曾扩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他终生难忘。

从此,他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为建设新中国积极工作。

曾扩情本来准备在特赦时留在北京的,但他在沈阳的儿子要求他去,他就回了沈阳,当了辽宁省政协文史专员。

没想到,后来留在北京的人,在政治待遇上比到地方的好多了。

等到他看到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等都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又一次傻眼了,后悔莫及。

1983年6月11日,他随同辽宁省代表团到达北京,作为特邀委员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与此同时,他还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辽宁省领导的亲切接见。

这位亲身经历了两次国共合作饱经沧桑的老人,非常感谢中国共产党在他晚年的时候给予的荣誉和关怀。

曾扩情著有《黄埔同学会始末》、《西安事变回忆》、《何梅协定前复兴杜在华北的活动》、《川陕甘边绥靖主任公署的反共措施》、《记成都解放的经过》、《蒋介石两次派我入川内幕》、《我的一生》等文献。

1988年,曾扩情这位

“黄埔大哥”

在本溪市逝世。

上一篇:骆养性

下一篇:4g网